丈夫103岁能劳作 妻子103岁能绣花 |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大 中 小] |
新安深山区有对寿星夫妻 本报讯 (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郭建立 刘 攀) 位于新安县北部深山区的石井乡介庄村,有对寿星夫妻,丈夫叫刘志光,妻子叫郅秀珍,两人均生于1907年,至今高寿103岁。 不久前,该县民政局的同志对两位老人进行冬季慰问,记者随行。见到刘志光,让我们吃了一惊,只见老人正挥锹在自家房前挖自来水管道。一问,才知道,村里正要对原有老化的自来水管道进行改造,老人闲不住,吃罢早饭就干了起来。看他那硬朗的身板,那股挥锹、铲土的精神头儿,如果不是同行的人员介绍,谁也不敢把他当成年逾百岁的老人。而郅秀珍偶感风寒,感觉不舒服,自个儿步行近两公里路程去看医生,听说家里来人,这才急匆匆赶了回来。 两孔窑洞,三间砖房,一架金黄的玉米,几串火红的辣椒,构成了两位老人温馨、朴素的家。两位老人携手走过了87年的风风雨雨,共育五个子女,大儿子前几年因车祸不幸去世,不然,今年也已85岁;平时照看两位老人的二儿子今年已65岁。孙辈中,年龄最大的50多岁。两位老人除了耳背、牙齿脱落外,身体没什么大碍。偶尔患个头疼脑热的,大多都是用当地的土法治疗。尽管上了年纪,但两人还是闲不住。儿子们经反复争取,才让老人们把地给丢了。没了地,刘志光又开垦了一片荒地,自己耕种。他说,种地种惯了,没地浑身不自在。郅秀珍一生酷爱绣花,绣的东西都会慷慨地送给喜欢的亲戚和邻居。直到前一段,子孙们心疼她熬眼费神,多次劝说她才罢手。经我们再三请求,老人这才很不好意思地从屋里拿出了自己仅剩的几件绣品。这几件绣品都是用五彩线绣出的,用针细腻,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同行的县民政局社会事务股股长王和平介绍,现在全县百岁老人共11个,像夫妻都是百岁老人的,别说县里,全省、全国也不多见。每年,县里除认真落实上级对百岁老人的优惠政策外,还制定了一系列关爱老人的措施,逢年过节要组织登门慰问。 问到两位老人长寿的秘诀,老人的二儿子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平日里父母喜欢吃的是粗茶淡饭,从不挑食,能自己干的事情,从不让儿女插手,成年累月也不愿闲着。老人们脾气很好,与人为善,邻里有什么事情相求,都会热心相助。父亲年轻时还当过几十年的生产队长,待人和气,办事公道,队里没有一个人说他个“不”字的。村干部在一旁提醒说,可能也与吃的水有关系,老人住房不远的沟里,有一眼老井,井边长满何首乌。我们好奇地随村干部来到井边,见到一孔直径约2米、深约4米的老井,一根自来水管道通进井底。井筒用山里的石块垒砌而成,井沿边爬满了何首乌的藤蔓。藤蔓的叶子虽值隆冬依然青翠如春。村干部介绍,现在全村共1066口人,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45个。 不过,在两位老人心目中,人长寿最大的原因还是遇上了好日子。刘志光说:“在旧社会,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的命,活生生的人,遇到土匪、灾害,说没就没了,即使有那么大的寿限,也难活下去。如今赶上了太平盛世,吃得饱、穿得暖、过得安然,这身体自然好!”老人一番发自内心的话说得在场的人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