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乡村医生第19期第1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9期第2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9期第3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9期第4版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应用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因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抗炎作用、机制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同,故也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一、药物分类及代表药(见表1)   
表1  解热镇痛抗炎药分类及代表药物
     分类                 代表药物
  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
  吡唑酮类    保泰松、羟基保泰松
  乙酸类      吲哚美辛
  其他类      双氯酚酸、布洛芬、吡罗西康

    二、药理作用及应用
    (一)解热
    不要见热就退!
    适应症:体温≥38.5~39摄氏度,小儿高热惊厥者;有明显的头痛、肌肉酸痛、失眠等;持续发热、有心肺功能损害或对高热不能耐受者。
    (二)镇痛
    1.主要用于外周性钝痛,如感冒引起的全身肌肉酸痛、头痛、牙痛、神经痛、月经痛、关节痛等。
    2.对外伤性疼痛以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3.本类药物镇痛剂量对机体其他感觉功能无影响,也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与吗啡类、哌替啶等镇痛药物不同。
    (三)抗炎、抗风湿
    主要针对风湿类疾病引起的炎症,与糖皮质激素的抗风湿作用不同!
    1.本类药物的抗炎作用不同于抗生素,只能对症,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炎症。
    2.本类药物的抗风湿作用不同于糖皮质激素,对于风湿性及类风湿炎症症状有肯定疗效,但无法根治,也不能阻止病情发展及合并症的发生。
    三、常用药的选择
    (一)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1.阿司匹林:作用强,疗效肯定。特别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为首选药物。但不良反应较多,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风湿病患者应选用布洛芬或吡罗西康(半衰期长,用药剂量小,每天1次,每次20毫克)。
    2.吲哚美辛:不良反应多且重,主要用于痛风、骨关节炎或肿瘤引起的发热。
    3.保泰松:不良反应多且重,主要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因副反应严重,临床上少用。
    (二)解热镇痛
    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其不良反应少且轻,作用缓和持久,较常用。阿司匹林也可选择,但非首选。
    (三)抗凝血、防治血栓性疾病
    常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每次40~50毫克,每天1次。
    四、用法以及复方制剂
    (一)解热镇痛药的用法及剂量(见表2)  
    (二)常用复方制剂的主要成分
    掌握各复方解热镇痛制剂的主要成分可以避免重复用药,以免增加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
    复方氯苯那敏片: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氯苯那敏
    安痛定注射液:氨基比林、安替比林
    索米痛:非那西丁、咖啡因、巴比妥、氨基比林
    白加黑日用片:对乙酰氨基酚、右美沙芬、伪麻黄碱
    白加黑夜用片:苯海拉明、对乙酰氨基酚、右美沙芬、伪麻黄碱
    五、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既往史:1.应用解热镇痛药前应该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服药史,以及用此类药物有无过敏史。2.患者如果有胃痛史或溃疡史,则不宜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用布洛芬或吡罗西康。如病情需要必须用阿司匹林则应选肠溶片,或同服抗酸药,或者饭后服,且应该做大便隐血检查。3.长期低热者不宜用解热药。
    (二)疗程:除抗风湿外,疗程不宜超过1周,一般应选用毒性较低的如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
    (三)剂量:解热时剂量不宜过大,年老体弱者或体温在40摄氏度以上者,应用小剂量,以免虚脱。如有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等,应该对症处理,可输液或酌情使用升压药。
    (四)给药途径:解热药如能口服应尽量口服用药,因注射给药无特殊优点。
    (五)特殊患者:妊娠早期和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应慎用或禁用解热镇痛药。
    (六)复方制剂的应用:特别是选用解热镇痛复方制剂时,应该充分了解药物组成及药理作用,以免重复用药,增加不良反应。
    (七)阿司匹林禁止与下述药物合用:1.有耳毒性,并可引起哮喘,应尽量避免与有耳毒性药物合用(如氨基苷类药物),哮喘患者禁用。2.阿司匹林与抗凝血药双香豆素合用容易引起出血。3.与甲磺丁脲合用使降糖作用增强,导致低血糖反应。4.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诱发溃疡。5.与呋塞米合用排泄减少,容易蓄积中毒。


表    常用解热镇痛药的用法及剂量
药物名称
 
阿司匹林

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
保泰松
吲哚美辛
吡罗西康

 

常用剂量
  
片剂:40毫克、0.3克、0.5克

片剂:0.5克
片剂:0.2克
片剂:0.1克
 片剂:25毫克
 片剂:20毫克


               用法与用量
预防血栓性疾病:每次40毫克,每天1次。
解热:每次0.3~0.6克(成人);小儿高热每4~6小时1次,每岁每次0.08克。抗风湿:每天3~5克。
每天3次,每次0.25~0.5克。
每天3次,每次0.2~0.4克,饭后服。
成人每次0.1~0.2克,每天3次。
每次25毫克,每天2~3次,饭后服。
每天1次,每次20毫克。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