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辅助检查
(一)常规检查
1.血、尿及便常规检查。
2.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检查。怀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都应查。脑脊液变化与疾病的关系见表4。
表4 脑脊液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肉眼或镜下血性脑脊液
偏瘫者脑脊(–)
压力高、常规(–)、生化(–)
脑脊液白细胞高
脑脊液细胞数(–)、蛋白(+)
脑出血(排除穿刺伤)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毒性或代谢性脑病
感染性疾病
颅内肿瘤、炎性脱髓鞘、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3.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化脓性脑膜炎查涂片及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结核性脑膜炎查薄膜片。
(二)特殊检查
CT、磁共振、单光子核素脑血流图CT和正电子发射CT、脑血管造影等。
五、昏迷的诊断
(一)定位
分析脑受损的部位及功能障碍水平非常重要,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价值较大。
(二)判断病因
应明确原发病变位于颅内还是颅外。
1.颅内疾病:临床常先有大脑或脑干受损的定位症状和体征,较早出现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伴明显的颅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可呈阳性。
2.全身性疾病(颅外疾病):原发病在颅外脏器,主要通过影响代谢,继发脑弥散性损害,所以又称继发性代谢性脑病。
(三)鉴别诊断
1.精神抑制状态:常见于强烈的精神刺激后或癔病性昏睡发作,患者僵卧不语,对刺激常无反应,双眼紧闭,扳开眼睑时眼球向上转动,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射灵敏,治疗后迅速复常。癔病昏睡多,尚有呼吸急促,也有的屏气,呼吸变慢,查体见四肢张力常升高,被动活动多抵抗,有时四肢伸直、屈曲或挣扎、乱动,常呈阵发性,多为一过性,暗示治疗效果显著。
2.精神病性木僵: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癔病和反应性精神病。临床呈不语、不动,甚至拒食,对强刺激也无反应,貌似昏迷或无动性缄默,实际能感知周围事物,并无意识障碍,常伴违拗、蜡样屈曲等精神病症状,有的还可有发绀、流涎、体温过低、尿潴留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脑干反射正常。
3.闭锁综合征:主要是桥脑腹侧的局限性病变,以基底动脉闭塞多见。患者除尚有部分眼球运动外,呈四肢瘫,不能说话和吞咽,表情缺乏,似全身被闭锁,但可理解语言和动作,能以睁眼、闭眼或眼垂直运动示意,说明意识清醒。
六、昏迷的处理
(一)基层处理
1.联系上级医院。
2.初步抢救处理。
放置体位(侧卧或仰卧),防止误吸;低流量吸氧;补液:首选生理盐水,心功能不全的非糖尿病患者选择5%葡萄糖溶液慢速滴注。
3.动态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4.紧急处理:休克、心跳呼吸骤停。
(二)有条件的医院
1.病情评估。
病因明确,病情稳定,或病情危重转运风险大的患者,就地治疗;其他患者立即转送上级医院(县级及以上级别医院)。
2.初步抢救处理。
低流量持续吸氧;放置体位(侧卧或仰卧),防止误吸;补液:首选生理盐水,心功能不全的非糖尿病患者选择5%葡萄糖溶液慢速滴注。
3.明确病因及相应处理。
合并脑疝的昏迷:(1)脑疝症状:颅内压增高表现:颈项强直、喷射性呕吐,瞳孔不等大。(2)处理措施:20%甘露醇125~250毫升静脉输注,15~30分钟内输完,根据病情每4~6小时一次。
中毒导致昏迷:(1)口服者:彻底洗胃。(2)皮肤吸收者及口服者:清洗皮肤并更换内衣。(3)吸人者:通风换气。
低血糖昏迷:50%葡萄糖40~80毫升静脉推注。
酒精中毒昏迷:纳洛酮0.4~0.8毫克加入25%~50%葡萄糖40毫升中静脉推注。
4.一般治疗。
降颅压,减轻脑水肿(及早,足量):(1)高渗脱水剂:甘露醇、甘油。(2)利尿药:呋塞米、依他尼酸。(3)辅助给药:液体疗法、糖皮质激素。
镇静,解痉治疗:地西泮、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丙戊酸钠。
5.辅助检查。
血、尿、便常规,一氧化碳定性,血糖,水、电解质,X线,B超,心电图。
6.危重抢救。
出现休克的昏迷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
7.护理。
注意防治褥疮、口腔炎、呼吸道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详见《农村卫生人员急诊急救知识培训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