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乡村医生第17期第1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7期第2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7期第3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7期第4版
 
 

抗菌药物的应用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大环内酯类、糖肽类、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是具有12~16碳内酯环共同化学结构的抗菌药。目前使用的有红霉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本类药物的特点为:一、抗菌谱窄,比青霉素略广,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和非典型病原菌感染;二、细菌对本类各药间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三、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较强,治疗尿路感染时常需碱化尿液;四、口服后不耐酸,常采用肠溶片;五、血药浓度低,组织中浓度相对较高,痰、皮下组织及胆汁中明显超过血药浓度;六、不宜透过血脑屏障;七、主要经胆汁排泄,进行肝肠循环;八、毒性低微,变态反应少。口服后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静脉注射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特点:一、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高;二、半衰期长:阿奇霉素(40个小时),地红霉素(11个小时);三、组织浓度高:阿奇霉素前列腺浓度为血浓度10倍;四、抗菌谱扩大:覆盖革兰阳性/革兰阴性球菌、嗜血杆菌、厌氧菌、部分革兰阴性杆菌、非细菌微生物;五、抗生素后效应长,约4小时;六、不良反应尤其是胃肠道反应少。
    【临床应用】
    敏感菌引起的轻、中度社区性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克拉霉素可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非典型分枝菌感染。
    【主要不良反应】
    口服大剂量可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某种药物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如黄疸、转氨酶增高等,一般停药后数日可恢复;静脉注射可引起局部刺激,导致静脉炎。
    红霉素:主要作用于敏感菌、非典型病原体所致的急性感染。成人,口服0.75~1.5克/天,分3~4次,静脉滴注20~30毫克/(千克体重·天),分2次。
    阿奇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同或略广,适应于敏感菌、非典型病原体所致的急性感染。半衰期40小时,组织浓度高。成人,口服500毫克/天,顿服,疗程3天;或第一天500毫克/千克体重,以后250毫克/天,顿服,疗程4天;或静脉滴注500毫克/天,疗程5天。儿童,第一天10毫克/千克体重,以后5毫克/(千克体重·天),顿服,疗程4天。
  
  糖肽类
    糖肽类包括(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抗菌谱窄,仅对革兰阳性菌具有抗菌活性,包括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抗菌机制为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细菌对本品不产生耐药性,且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口服不吸收,粪便中浓度高。药物分布广泛,主要经肾排泄。静滴正常人血浆半衰期为5~11小时,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可延长2~9天。
    主要用于治疗耐青霉素金葡萄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心内膜炎及其他抗生素,尤其是克林霉素引起的假膜性肠炎。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肾毒性、耳毒性、变态反应。
  
  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可分为天然品和半合成品两类。天然品有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和去甲金霉素等。金霉素已被淘汰,去甲金霉素我国不生产,四环素和土霉素较常用。半合成品有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前者在我国较为常用。抗菌机制为抑制线粒体蛋白合成,对革兰阳性菌抗菌活性优于阴性菌。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皮肤软组织、胆道、尿路感染,首选于以下病原微生物治疗:立克次体、回归热、螺旋体、布鲁菌等。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本药口服后直接刺激而引起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腹泻等症状,尤以土霉素多见,与食物同服可以减轻。
    二重感染:正常人的口腔、鼻咽、肠道等都有微生物寄生,菌群间维持平衡的共生状态。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使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不敏感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多见于老幼和体制衰弱、抵抗力低的患者。此为,合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或抗肿瘤药物也更容易诱发二重感染。常见的二重感染有:真菌病,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多见,表现为口腔鹅口疮、肠炎,可用抗真菌药治疗;葡萄球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此时葡萄球菌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引起肠壁坏死,体液渗出,剧烈腹泻,导致失水或休克等症状,有死亡危险。此种情况必须停药并口服万古霉素。
    对骨、牙生长的影响:四环素类能与新形成的骨、牙中所沉积的钙相结合。妊娠5个月以上的妇女服用这类抗生素,可使生出的幼儿乳牙釉质发育不全并出现黄色沉积,引起畸形或生长抑制。
    其他:长期大量口服或静脉给予(每日超过1~2克)可能造成严重肝脏损害。也能加剧原有的肾功能不全,影响氨基酸代谢而增加氮质血症,导致神经毒害。此外,四环素类抗生素还可引起药物热和皮疹等变态反应。(详见《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合理用药知识培训手册》)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