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乡村医生第17期第1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7期第2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7期第3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7期第4版
 
 

我对中西医之别的一点看法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汝州市杨楼乡黎良村卫生所  李三科
    一、西医学起源于生物学,它是从生物学衍生出的分支学科。
    中医学是哲学的姊妹篇,它和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紧密相连,甚至把这些概念直接引进到自己的理论中,如阴阳、五行、天人相应。
    二、西医学是形态医学、局部医学,注重治“病”。
    中医是功能医学、整体医学,辨证论治,注重治“人”。
    三、西医学是通过实证手段(CT摄片、显微镜观察、生化分析),发现致病之“因”,然后根据这个“因”解释病理过程、症状和体征,它的程序是从“因”到“果”,确定这个“因”是核心问题。
    中医是通过临床思辨,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朱丹溪语),而以“果”测“因”,“审证求因”,根据病人的症候群,分析其可能的病因。它的程序是从“果”到“因”,确定这个“果”(中医的证)最为重要。
    四、西医学是具体的、客观的,针对的是细菌、病毒、蠕虫以及肿瘤,辨病是为了了解病人的局部的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改变。
    中医是宏观的、哲学的,针对的是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辨证是为了了解病人的整体的阴阳盛衰和五行的异常。
    五、西医学擅长于对生命具体现象的定量化描述,是线性科学。
    中医注重对生命混沌现象的定性化把握,符合非线性科学原理。
    六、西医学具有微观的、局部的、分析还原的、物质的、机械的形而上的特征,注重实践研究,观察深入细致,重视客观指标,有一批通用的治疗方法,药物针对性强。
    中医学具有宏观的、整体的、综合的、信息的,辨证的形而下的特点,着眼于“整体观念”,重视人体内在的平衡与和谐,思路开阔,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灵活性,蕴藏着丰富和多变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和西医学不可能互相取代,因为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理论体系、临床优势和适应范围,但也各有其不足,它们都应该继续沿着自己的既定轨道,采用自己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揭示生命规律和开展医疗活动,从而构成两种相互对立的学科体系。两者如能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必将产生一套更为完善、更有特色的新的诊疗构架。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