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西医之别的一点看法 |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大 中 小] |
汝州市杨楼乡黎良村卫生所 李三科 一、西医学起源于生物学,它是从生物学衍生出的分支学科。 中医学是哲学的姊妹篇,它和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紧密相连,甚至把这些概念直接引进到自己的理论中,如阴阳、五行、天人相应。 二、西医学是形态医学、局部医学,注重治“病”。 中医是功能医学、整体医学,辨证论治,注重治“人”。 三、西医学是通过实证手段(CT摄片、显微镜观察、生化分析),发现致病之“因”,然后根据这个“因”解释病理过程、症状和体征,它的程序是从“因”到“果”,确定这个“因”是核心问题。 中医是通过临床思辨,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朱丹溪语),而以“果”测“因”,“审证求因”,根据病人的症候群,分析其可能的病因。它的程序是从“果”到“因”,确定这个“果”(中医的证)最为重要。 四、西医学是具体的、客观的,针对的是细菌、病毒、蠕虫以及肿瘤,辨病是为了了解病人的局部的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改变。 中医是宏观的、哲学的,针对的是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辨证是为了了解病人的整体的阴阳盛衰和五行的异常。 五、西医学擅长于对生命具体现象的定量化描述,是线性科学。 中医注重对生命混沌现象的定性化把握,符合非线性科学原理。 六、西医学具有微观的、局部的、分析还原的、物质的、机械的形而上的特征,注重实践研究,观察深入细致,重视客观指标,有一批通用的治疗方法,药物针对性强。 中医学具有宏观的、整体的、综合的、信息的,辨证的形而下的特点,着眼于“整体观念”,重视人体内在的平衡与和谐,思路开阔,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灵活性,蕴藏着丰富和多变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和西医学不可能互相取代,因为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理论体系、临床优势和适应范围,但也各有其不足,它们都应该继续沿着自己的既定轨道,采用自己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揭示生命规律和开展医疗活动,从而构成两种相互对立的学科体系。两者如能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必将产生一套更为完善、更有特色的新的诊疗构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