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医在乡村走得更远 |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大 中 小] |
濮阳县梁庄乡保安村卫生所 赵启振 作为一名有着20年医龄的乡村医生,除从事本职预防保健工作外,我一直采用中医药为广大农村患者进行治疗。农村曾是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最广大天地,而近年来,做一名中医却仿佛越来越难了。相比西医的强势,中医似乎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对此现象,笔者在困惑之余,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经济收入差别大,中医队伍减少了。比如普通的痢疾或感冒,患者采用西医输液治疗每天大概需花费40~50元,而一副中药大概需8~10元钱。两相比较,中医治疗的费用明显低于西医。长此以往,做一名中医医生的收入就会低于西医医生的收入。收入落差导致了心理落差,渐渐地,中医转向西医的人越来越多。不要说村卫生所,有些乡镇卫生院也难寻中医,甚至连中药也没有了。 二、宣传不到位,年轻人对中药不接受。在人们印象中总以为中药的疗效慢。特别是年轻人,有病往往选择西医治疗,不到非用中药不可的情况下,一般是不吃中药的,慢慢的中医的患者群就萎缩了。其实中医对很多急症效果是很好的,比如感冒、痢疾,甚至急性阑尾炎在没有阑尾穿孔的情况下用中药的疗效明显好于西药。这是很多中医工作者的共识,我在临床上深有体会。 三、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些庸医打着“名医”、“祖传秘方”的旗号,利用中药治病,招摇撞骗误人害人,时间一长容易让人产生中医不科学的误解。 综上所述,我对中医的生存现状和前途一度有些忧心。作为一名最基层的乡村医生,同时也是一名铁杆中医,我一直热爱中医事业。通过努力,我参加了国家执业助理中医师考试,并以高分顺利通过。我想随着国家和当地政府的重视,随着中药的天然生成相比于西药的化学合成的“绿色健康”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加上广大中医工作者的努力,我们的祖国医学一定会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