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实网底村医挑“大梁” |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大 中 小] |
本报讯(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耿华 马凌 周绍林)近年来,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中,已初步形成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级卫生室为网底的格局,处于农村卫生服务网底的村卫生室村医在服务广大村民防病、治病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前不久,记者在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乡采访时观察到,村医普遍担当起新农合筹资工作的“大梁”。 20岁的小伙子刘健(化名)是浉河区浉河港乡下冲村村民,他来卫生室看病主要是图方便。刘健说,他一图熟悉,二觉路近,三来顺便把家人今年参加新农合的费用交上。浉河区农合办主任马凌表示,目前在浉河港乡,村医们积极参与农村卫生各项工作,其中负责收取参会农民的参合费用在该乡已成惯例。全乡村医普遍参与了新农合筹资工作,他们工作在第一线,穿梭在大街小巷,对群众比较了解,村民们对他们又比较信任;再者,村医们参与新农合筹资不但减轻了区、乡两级政府人员的负担,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 长林岗村民组和组林沟村民组位于半山坡上,属于下冲行政村管辖。村医胡双夫妇在乡政府召开新农合筹资动员会后,到各村民组挨家挨户收参合资金。因为群众对新农合政策比较了解,对他们又比较熟悉,都自愿交钱,不会让他们失望而归。村民们说,这两年,群众就医看病尝到了甜头,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在新农合筹资工作中,参合积极性非常高;村医们上门义务收参合资金,不要一点报酬,到山里来还要走一个多小时,跑10多里的路,有时候还要早出晚归,大家都比较同情、理解、支持村医的工作。 浉河区卫生局局长程国文告诉记者,目前,浉河区共有农村卫生人员近千人,其中村卫生室(所)村医648人。这支队伍是保障农民健康的主力军,是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只要受益面和报销比例切实受惠老百姓,加上新农合工作人员常抓不懈,多方面调动积极性,积极鼓励、引导村医参与新农合工作,村医一定能在新农合筹资工作中大显身手,群众就能越来越满意新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