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乡村医生第15期第1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5期第2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5期第3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5期第4版
 
 

引起发热的常见疾病的处理(上)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肺炎
     肺炎球菌肺炎
    一、抗菌药物
    早期应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还可以选择红霉素和洁霉素;重者选用头孢菌素。
    二、加强护理和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给予足量蛋白质、热量、水分;监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及早发现休克;高热患者以物理降温为宜;干咳、疼痛剧烈者可口服可待因15~30毫克;适量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呼吸困难伴缺氧,要及时给氧。
    三、休克型肺炎的治疗
    (一)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电解质、氧分压等指标;记录液体出入量,观察尿量;注意保暖,高流量供氧。
    (二)补充血容量。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见尿补钾。
    补液方法:在1~2小时内快速输入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500~1000毫升,使血压回升;血压不升者可用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
    扩容治疗指标:收缩压>12千帕(90毫米汞柱);脉压差>4.0千帕(30毫米汞柱);每小时>30~40亳升;脉率<100次/分;患者肢端温暖。
    (三)纠正酸中毒。
    (四)应用足量抗生素。
    (五)病情重时或经上述疗法休克未纠正时,宜早期、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六)其他:注意心肾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预防和治疗。
    支原体肺炎
    一、给予一般治疗、护理。
    二、抗生素首选红霉素,一般疗程为10~14天。
    三、清热解毒类中药。
    四、预防:有传染性,要早期隔离;中西药结合,减轻病情。


流行性出血热
`    重点是及时抗病毒治疗加积极的对症治疗;根据分期不同、症状不同针对性治疗。
    一、对症治疗
    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忌用强烈发汗退热药,中毒症状重者可给地塞米松5~10毫克静点。
    休克:补液,补液量=尿量+1000~1500毫升,液体以平衡盐或糖盐水为主,必要时加用强心药和收缩血管药。
    少尿:积极利尿,呋塞米20毫克/次或40毫克/次,重者可用至100毫克/次,使尿量维持在500毫升/天以上;如效果不好,应考虑血液透析。
    多尿:及时补足液体及电解质,防止失水、低钾与低钠,防止继发感染;补充原则为量出为入,以口服为主,注意钠、钾的补充。
    二、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对本病毒最为敏感。发病1周内应用利巴韦林500毫克溶于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5~7天;还可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治疗。
    三、预防
    做好疫情监测;防鼠灭鼠;搞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疫苗注射。

 

伤寒
    一、对症治疗
    高热者适当应用物理降温,不宜用发汗退热药;便秘者用开塞露或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泻剂;镇静。
    二、病原治疗
    (一)喹诺酮类抗生素
    环丙沙星:250毫克,每天3~4次。
    疗程: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10~14天。
    (二)三代头孢菌素
    (三)氯霉素、氨苄西林、磺胺类很少应用。
    三、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腹泻患者从学校或单位隔离;从事餐饮等敏感职业患者,需经医生允许方可恢复工作;一般行业患者,无腹泻及稀便时可继续工作,但须注意洗手。
    (二)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关键措施。加强对饮水、食物和粪便的管理,消灭苍蝇,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习惯。
    (三)提高人群免疫力。
    (四)注意事项: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的或未经消毒的牛奶,不吃生的贝类食品,不喝未经处理的水;去伤寒地方流行区前要接受免疫接种;口服减毒活疫苗。


麻疹
    一、治疗原则
    隔离:10天以上;护理:多喝水,高热时不要用退热药;对症治疗:止咳,眼药点眼;并发症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二、预防
    管理传染源: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室内注意通风,接触麻疹患者要戴口罩;保护易感人群。
    (一)主动免疫:注射麻疹疫苗。
    疫苗接种后免疫力持续4~6年,不能保持终生,抗体消失后,儿童或青年又成为新的易感人群。患麻疹后可获终身免疫,接种麻诊疫苗不能终身免疫。6个月内的儿童可从母体内获得麻疹抗体,但母亲为易感人群时,体内无抗体。
    (二)被动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
    (三)计划免疫:8个月、7岁各一次。
    (四)非计划免疫:12岁以上每3~5年加强一次。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