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乡村医生第15期第1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5期第2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5期第3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5期第4版
 
 

输液防脑梗死是误区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最近大风降温后早晚温差增大,脑梗死患者有所增加。每年秋冬季医院脑梗死患者较平时增加25%~30%,其中老年患者占九成,而且发病时间大多是早晨。但靠输液预防脑梗死,这也是个误区。
    天气的转冷与秋冬季节的呼吸道感染疾病都和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有的患者认为用输液的方式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降低脑梗死的风险。其实,在没有发病的情况下,这种预防性输液是没有必要的。
    首先,脑梗死形成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性和不可干预性。可干预性危险因素是由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饮酒等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斑块形成,使血管狭窄、闭塞而产生的。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是指性别、年龄、种族、遗传因素等。对老年人来说脑动脉的硬化是衰老的自然现象,且输液不可能去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也不能使血管变软。
    其次,抗血栓的药效随着输液结束而很快消失,不可能长期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根本达不到在体内预防脑梗死的作用。另外,老年人心肺肝肾功能差,输液药物或者输液量过多可能会增加这些脏器的负担,严重者导致肝肾功能损害以及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不仅如此,输液会增加输液者感染的机会,可能造成输液者出现静脉炎及空气栓塞等。
    王素红提示说,对于脑梗死的高危人群,防治可干预性危险因素是至关重要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应按时服用药物控制病情;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受寒导致感冒等疾病引发脑梗死;有过脑梗死史的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药物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朱广苓  魏 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