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推进基层卫生服务基础建设 |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大 中 小] |
本报讯(记者 戴俊 通讯员 黄红亮 陈卓)漯河市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明显改善,诊疗水平显著提高,院容院貌焕然一新,不少濒临倒闭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建设重获生机,卫生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近年来,漯河市卫生局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打造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亮点工程,基层卫生服务基础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从该市卫生局获悉,今年,仅舞阳县、临颍县和郾城区就新增中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7个,新改建建筑面积68739平方米,中央、省、市以及自筹资金合计投入1.67亿元。其中,舞阳县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建设项目18个,新改建建筑面积5959平方米;临颍县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建设项目5个,新改建建筑面积58830平方米;郾城区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建设项目4个,新改建建筑面积3950平方米。 提高认识,抢抓机遇。为促进项目建设工作,该市卫生局把认真实施重点建设项目、发展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列为今年十项重点工作来抓,多次召开专门会议,主动与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建设、环保等有关部门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科学规划,狠抓落实。明确建设内容,明确开工和竣工交付使用时间,按照倒排工期的方法,超前筹划,超前运作。一是具备开工条件的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二是新增投资及时用于土建安装和设备材料购置,严禁用于偿还以往债务和拖欠款。三是认真执行中央投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执行进度情况周报制度。 严格把关,确保质量。一是处理好建设进度与工程质量的关系。二是成立由工程设计、医疗卫生和建设管理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严格审查论证。三是在项目建设阶段,切实加大工程质量监管力度,把好材料质量关、工程施工关、竣工验收关。 健全机制,长效管理。一是按照公开、透明、有效的原则,健全本单位项目管理组织,制订项目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实施项目管理,确保项目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二是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有关建设法规,切实做好项目审核、环评审查、用地审批等工作。三是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确保施工安全,坚决杜绝伤亡事故。四是严格项目资金核算管理,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同时,加强监督和廉政建设,防止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