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4期乡村医生第1版
 
2009年第14期乡村医生第2版
 
2009年第14期乡村医生第3版
 
2009年第14期乡村医生第4版
 
 

前辈村医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洛宁县西山底乡北村村卫生室 杨旭光
  村医,尤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的村医,富含乡土气息。他们大都祖籍本土,土生土长。父老乡亲对他们秉性为人了如指掌,戏谑:不过多读几年药书,长人一技而已。然而他们就担负着这些村民的疾病防治工作。
  村医,平凡、普通。农忙时和乡亲们一起卷起裤管两脚泥,面朝黄土背朝天,互帮互助。休息时田间地头一支烟,谈论着共同的话题:牛羊、犁耙、春耕秋收。农闲时,为乡亲们解除头痛脑热、跌打损伤之苦。无节假日之娱,无下班之小憩,早晚不误。三九深夜,即使两片APC,又不值收人钱,也会披衣而起,毫无怠意。无手机之便利,无摩托车可骑,方圆数里,随叫随到。即使无需吃药,空跑一趟,也乐此不疲。那时百姓经济多不宽裕,病人拿了药便走账也不算是常有之事。病好后何时方便何时付钱,算多少是多少,彼此信任无欺。村医一生,无红包,无回扣,无提成,无出诊费。医者云:“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其乐也无穷。
  于是,村医在村中颇具威望。冬春农闲,东家娶媳、西邻嫁女,因知书达理,村医常被村中理事之人请去。农村红白事要忙活两三天,人多嘴杂,交往中,村风民情,东邻西院,张三李四等等,村中之事,村医无有不晓。日积月累,也为日后看病创造了良好氛围,更能号准病人“心脉”而药到病除。医者云:“医生门前过,站起让让座。”可见患者之情,医患关系融融。
  当今时代飞跃前进,日臻文明,然而医患关系略有微妙变化。有人疾呼“人心不古”,彼此渴望理解,追求人文。然而在那缺医少药的艰苦岁月中,我们前辈们那些优良的传统理念及身体力行之为,我们怎能不追忆!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