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乡村医生第14期第1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4期第2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4期第3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4期第4版
 
 

祛湿通络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从中医的角度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机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是病本,外邪入侵、湿邪壅滞及痰瘀互结是病标,其中湿滞、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老年人脾虚一方面引起运化失常,水湿停聚而生痰;另一方面由于气血生化乏源而出现气血不足,同时,脾虚而致肾精亏虚,脾虚血不足以养肝,更致肝血不足,进而导致肝肾亏虚。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情缠绵日久,加之气血亏虚无力推动,更易导致脉络瘀阻,而与痰浊胶黏形成痰瘀互结,使病更加错综复杂,致残率增高。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应以健脾益肾祛湿通络为基本法则,健脾包括化湿邪,生气血;益肾包括养肾精,补肾阳;祛湿包括祛风湿,消痰浊;通络包括通经络,化瘀血。诸法合用则肝脾肾功能复健,气血充,痰浊消,络脉通,瘀血化,从而改善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整体功能。
    老年类风关用药宜用温润之品,忌辛燥散风之品。老年患者常有发热,多非外感而来,阴虚内热居多,辛燥散风之品自非所宜,用之不当不但不能去病,反有劫伤营阴之弊,使肝肾之阴更虚,脾胃亦受其累而生腹胀、腹泻、纳呆纳差之患。
    在中医药治疗的同时,患者应适当进行功能锻炼。病症活动期全身症状明显时以休息为主,同时避免绝对卧床不起,受累关节须保持功能位置,必要时可用夹板。缓解期往往有严重的多发性关节畸形,所以待关节肿痛消退后,应循序渐进,积极进行活动锻炼,以改善关节功能。
    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变差,易发生各种感染,如龋齿、齿槽溢脓、扁桃体炎、副鼻窦炎、慢性中耳炎等。这些感染性病灶是重要的感染源,可使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加重,必须及时进行治疗。同时还要避免劳累、潮湿、受凉、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失眠、外伤等诱发或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因素。       (刘健)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