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乡村医生第14期第1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4期第2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4期第3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4期第4版
 
 

乡土,萌出时尚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随着省城越来越近,窗外的绿意眼见得少了起来。草木的清新,渐被人声车鸣驱散了。女村医刘红梅掏出一张湿巾,将身畔的大巴窗玻璃认真擦拭出一块洁净的区域。十年的村医生涯,让她养成了认真、卫生的良好习惯。
  擦拭过的车窗明亮了许多。她透过窗静静地看窗外渐次繁华的街景。十几年前,她是坐在一辆小巴上,一路颠簸着,从老家的村子赶往那未知的大城市,开始她人生新的旅途。
  正巧,那天也是坐在靠窗的座位。迫切地想要一睹城市风貌的她,落坐不久,就从本子上撕下一页纸。她对着小巴的窗户快速地呵气,然后用揉皱的纸卖力地擦着,几乎恨不得将那块玻璃擦得脱出窗外去。
  回想起自己当年好奇忐忑的土气模样,刘红梅不禁莞尔一笑。
  同样是透过车窗看外面,今天的她,心情跟十几年前有多大的差别呢!
  那时,对落在身后的黄土地,对那个破落的小村庄,她可是没有半点的留恋。即将到来的城市生活充满了种种新鲜刺激,虽然有点紧张和莫名的怯意,但更多的,是无限的期待与憧憬。她觉得,自己只是一粒在乡间的田地上结出来的种子,她的根不一定非在那里。她要在全新的城市生根发芽,并长成一棵美丽的花或树。
  三年的求学生活,她在如饥似渴地汲取医学知识的同时,也努力学习一切文明、时尚的生活方式。怎样穿衣才得体,怎样与人交往才大方,怎样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与品位……她很快就习惯了、爱上了这样的生活。
  可三年后,毕业的时候,她才发现,城市这块坚硬的土壤,不是那么好扎根的。以她的学历,很难在城市里谋得一席之地。除非,她愿意放弃医学,当一个普通的打工妹。
  没错,当一个城市人,是她美丽的梦想。可前提是,在城市里,她要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之时,她坚定地拎着行囊,回到了生养她的村庄。
  父母希望她能进卫生院,成为一名“公家人”。他们跑前跑后地张罗着,只得到一个答案:进医院,可以;两万块,拿来。刘红梅比拎包裹回老家更坚决地否定了这个选择。她怎忍心让辛劳的父母鬓角再添白发!
  难道,凭自己的双手,就不能从事医学了?她一咬牙,借债开起了一间小小的诊所。
  起步阶段的艰辛,是旁人难以想象的。一个身单力薄的年轻女孩子,实在太难让人放心把自己的健康交给她。
  刘红梅怕的事情不少,她怕自己变得庸俗,怕自己丧失掉理想,怕自己不够美丽大方,怕自己的穿衣打扮不搭调……可她偏偏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她比求学时更加勤奋,白天打理好诊所的一切,晚上拼命地钻研医学知识。
  所谓天道酬勤,所谓上天不会亏待老实人,总之,她的诊所一年比一年风生水起了。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肯到这个热情、诚恳、认真的女村医这里看病。
  初回乡时,她几乎羞于参加同学的聚会。大部分的同学都留在了城市,或者进了家乡的医院。可随着诊所规模的扩大,随着她日渐被乡亲们肯定,随着她从未中断过的阅读,她觉得,生活方式是由生活态度决定的。即使在农村,她也一样能过上她向往的文明生活。
  于是,今天,她坐在大巴车上,去省城参加毕业十周年的聚会。
  黑色套装把她的身形修饰得婀娜迷人;紧致白净的皮肤虽未涂抹彩妆,却由内而外散发着健康的光泽;一条细细的铂金项链,跟她的肤色相映生辉……
  透过玻璃窗,她仿佛看到了阔别多年的同学们眼中惊叹的目光。
  (注:感谢新密市牛店镇打虎亭村卫生所付文娜女士为本文贡献了宝贵的灵感)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