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乡村医生第14期第1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4期第2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4期第3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4期第4版
 
 

十年变化不寻常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新蔡县李桥镇大李庄诊所  赵建辉
    1997年,在上了4年职专卫校,并经过县防保站的许可后,我开办了个人诊所。
    当时村里缺医少药严重,仅有的几家诊所大多是仅有小学文化的人开办的。凡对从医有兴趣者,经过县卫生局简单培训3至6个月,就可开业。诊所的药品极其简单,从业者也基本上不会输液,更不敢使用青链霉素等有过敏因素的药物,而且往往是既给人看病,也给牲口看病。加上乡里条件差,人均生活水平低,地里种的是芝麻、黄豆和小麦,“交了公粮没口粮”,温饱都解决不了,更高的健康需求无从谈起。本着“行医先做人”“学以致用,治病救人”的原则,不论风雨严寒,不分白天黑夜,我依然细心地为每一位病人诊疗。夏天,顶着烈日到田间地头救治中暑、扭伤的群众,灼热的太阳照得眼角流着热热的汗水,风雨天泥泞路上甩脱了胶鞋。冬天,冒着严寒、顶着风雪到乡亲家里治疗冻伤、高血压的病人;双手冻得红肿,仍然起床为发热的乡亲给药打针。多少个夜晚,我们被群众从熟睡中叫醒,多少把雨伞在风中吹散,又有多少双胶鞋磨破,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赤脚”医生蕴含的意义。
    由于道路不方便,群众医学知识匮乏,有人稍有头疼发热便心急火燎地叫醒熟睡的我。我常常是摸黑趿着泥巴到群众家里,一测体温37.5摄氏度,只是简单的感冒,根本用不着药物治疗,只得耐心地为其解释病情;有位患者咽部不适,询问病情后发现是早期食管癌的症状,非要在门诊治疗,我细心解释,建议病人积极转院治疗。多少位群众因贫困再三赊账欠款,我多少次苦口婆心地劝解接种疫苗,多少次匆忙地赶路、细心地诊治病人;多少次挤出时间温习功课,阅览大量的医学报刊,学习新鲜知识。
    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使乡村医生彻底改变了面貌。终于,他们不再“赤脚”行医,不再用煤油灯看书读报。道路村村通,通讯村村通,手机通讯,宽带上网,过去低矮的瓦房早已翻新成了宽敞明亮的平房,标准化卫生室初具规模。生活在和谐的社会中,看到祖国六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慨万分,正所谓:
赤脚满村串,风雨写真情;
劳苦变甘甜,高歌述盛世。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