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资金的旅程 |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大 中 小] |
进入9月,各地相继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筹资工作。从2003年开始,新农合经过5年的努力,至今已经覆盖了全国所有农业地区。对于普通人而言,新农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制度。但是,这样一笔庞大的基金如何调度,新农合的资金是怎样流动的,在许多人看来仍然颇为神秘。 缴费 参合农民交出的钱,首先会直接进入财政部门设立的专户。 一般情况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由乡镇征收,并及时上划到县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储存。行政村组负责人、镇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协助征收农民个人负担资金。收取农民参合资金必须开具当地财政厅统一印制的专用票据,确保手续规范、票据齐全、流程便捷、资金安全。 这笔钱并不孤独,它还会迎来中央划拨的资金。新农合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拨付方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办法,由中央财政直接拨付到县财政。 据卫生部相关专业人士介绍,在新农合基金管理方面,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4个文件,推出了新农合基金财务和会计制度,而不是一般的财务管理办法。这就有很强的约束性,全国都要按照制度去执行。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拨付方面,既要强化审核,又要及时到位。目前实行的是国库集中支付专项资金的方式,由中央直接拨付到县里。而一般的拨付方式是从中央到省级财政,再到市财政,然后到县财政,不仅环节多,而且易发生挤占、滞留和挪用等情况。据这位专家的了解,目前财政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办法的专项资金,只有义务教育经费和新农合基金等个别项目。这足见国家对新农合的重视程度。 监管 钱到了账户里,应该怎么花?这便需要县级新农合管理部门制定的补偿方案。这套方案会直接关系到新农合的起付线、封顶线、报销比例等等与参合农民利益切身相关的内容。 有关专家向记者介绍说,通常县级新农合管理部门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科学合理编制合作医疗资金年度预决算。县审计局每年对县合管办基金收支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结果报县政府和上级财政、卫生、审计部门。 补偿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进行测算,就是按新的拟定的各种方案,以上一年的住院数据为基础,对所有的患者以拟定的方案全部重新计算一次补偿数据,然后考虑到医疗费用、参合率及住院率等诸多可能的变数,对各套方案的风险及基金使用率进行评估,从而决定使用哪一套方案。 确定了补偿方案,钱该怎么花便有规可循。 报销 按照已经公布的补偿方案,新农合资金仍然需要经过严格的监管。按照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必须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县合管办按月审核汇总各定点医疗机构应报销支付的医疗费用,加盖卫生行政部门财务专用章后送交同级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审核无误并加盖财务专用章后,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下达付款通知,由代理银行办理资金结算业务;代理银行根据支付凭证及卫生、财政部门财务专用章(即双印鉴),直接将资金转入定点医疗机构银行账户。 以中部某县为例,当地新农合门诊补偿资金实行总额预付制,住院补偿资金的使用以项目付费为主。村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补偿资金按8元/(人·年)标准逐月预付到镇合管办,由其在卫生辖区内统筹调剂使用,超支不补,结余部分结转到下一年度继续使用,不得挤占挪用。镇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补偿资金按人均7元/(人·年)的标准逐月预付给县合管办,实行总额预付、县级统筹、指标控制、实报实销的结算办法。住院补偿资金由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县合管办先支付给参合病人,经县合管办审核后,由县财政直接划转结算。 经过这样严格的程序,新农合的资金才能保证使农民受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