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通路的建立和管理原则 |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大 中 小] |
对于创伤患者,需建立以中心静脉为主的数条大静脉通路,确保液体迅速输入,要求快速、简便、可靠、有效。大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尤其在创伤患者的抢救当中,建立3~5条静脉通路和一条动脉过路是必要的。对于静脉的使用,第一条为快速补液和/或监测中心静脉压;第二条为快速补血或胶体液;第三条为补液和用碱性药或针对脑水肿的脱水药等;第四条为血管活性药物。在有穿刺置管的条件下,静脉切开已经不作为首选。由于器械的改进和技术的普及,可在2~3分钟内建立中心静脉通路。 各部位静脉及特点 小静脉针 优点:建立迅速,使用安全。 缺点:快速补液差,易发生静脉炎,缩血管药液外渗则皮肤坏死。 小静脉套管针 优点:安全可靠,补液速度快。 缺点:不能监测中心静脉压;关节部位使用,弯曲时,液路不通。 颈外静脉导管 优点: 表浅粗大,仅可用于套管针。 缺点:皮下组织疏松,颈部活动时,套管针易滑出血管导致血肿。 头静脉导管 优点:可置入短导管,男性解剖标志明显。 缺点:有静脉瓣,不易导入长导管。 贵要静脉导管 优点:无静脉瓣,可插入心导管,左侧较右侧为佳,心内起搏右侧优于左侧。 缺点:易痉挛,用后即闭塞。 锁骨下静脉上入路 优点:紧急复苏时首选,不影响胸外按压,建立迅速,急诊透析首选部位,心内起搏先右后左进行选择。 缺点:要求操作熟练,左侧有伤胸导管风险,不宜首选。 锁骨下静脉下入路 优点:静脉高营养,长期输液,可重复穿刺,最常用的通路,并发症相对少。 缺点:心内起搏次选部位,右侧先于左侧。 颈内静脉 优点:心导管首选入路,便于护理,首选导入心导管。 缺点:误伤动脉后有窒息危险,需用导引工具,体位要求高,先选右侧。 股静脉 优点:安全,快捷,风险最小,上述静脉不可选时选用。 缺点:床旁血滤首选静脉回路,距会阴部近,易污染,不益骚扰之患者选择部位。 大隐静脉 优点:建立安全、可靠。 缺点:严重休克时建立困难。 选择静脉的原则 在四肢建立静脉通路的原则是避免开受伤的肢体,对于有骨盆骨折或腹腔外伤应该优选上肢。中心静脉的选择除按上述临床需要和各自特点外,对于有胸部外伤或其他情况时,应按如下原则进行选择:优先选择胸部有开放损伤一侧;优先选择做胸腔闭式引流一侧;优先选择有血和(或)气胸一侧;优先选择先进处置的胸腔一侧;当一侧有损伤时,保留健侧做为代偿,而不宜冒风险损害健侧,使双侧处于病理状态,难免随后要进行双侧胸腔处置;深静脉穿刺的并发症与原发伤合并一侧,可以在处置该侧时一并解除。(详见《农村卫生人员急诊急救知识培训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