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乡村医生第11期第1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1期第2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1期第3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1期第4版
 
 

指针承山穴区治扭腰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承山穴位于下肢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承山穴及其附近的区域称为“承山区”。 
    让患者伏卧于硬板床上,医者站立于患者左侧,左手放于患者腰部,右手拇指尖在患者承山区寻按点穴,若病人感局部如锥刺样钻痛,即为施术点。医者在该处不断施术,用力大小以病人耐受为度。这时患者已不感腰痛,而只觉点穴处痛甚,遂令其两手支撑,上下左右活动腰部,术者左手可配合病人活动,右手仍然施术。经过这样治疗2~5分钟后,施术点压痛可明显减轻或消失,医者再寻新的敏感点,治如上法。这样,在承山区可依次寻到3~5个甚至更多敏感压痛点。通过上述治疗,承山区敏感点渐少,压痛消失或不明显,患者腰痛也随之缓解。一般点穴以发病后1~2天为佳。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以指代针的点穴疗法,通过点按压揉等手法刺激局部穴位,可通经络、活气血,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急性腰扭伤患者承山区非常敏感,当医者寻点施术时,大多数病人都形象地称点穴处“像用锥子往里钻样痛”。这时患者只感点穴处疼痛,腰痛基本感觉不到,腰部肌肉松弛,其上下左右活动便成为可能。随着医者点穴和患者主动活动,其阻滞气血得到畅通,腰痛减轻,点穴处疼痛亦减。此过程笔者总结为“感痛即动”,即病人感觉点穴疼痛就活动腰肢,点穴越痛越活动,直到承山区无病理性点穴疼痛为止,这时患者腰痛也随之缓解。     
                         (戴美友)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