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乡村医生第10期第1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0期第2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0期第3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0期第4版
 
 

盲目给药 主次不清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心血管病常见用药误区(一)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顼志敏
盲目用药:“假病”给“真药”
  病例摘要:一位女患者,55岁,阵发性胸闷痛5年,伴失眠、心悸,在劳累后及生气时诱发或加重,每次持续几秒钟到几小时,胸闷痛部位不固定,为丝丝拉拉针刺样疼痛,且伴后背部肩胛区持续性隐痛,按摩后或叹气后可减轻。这位患者血压有时偏高,没有糖尿病及吸烟史,有颈椎病史,已闭经2年。
  外院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压,高血脂。
  外院初步治疗:心痛定10毫克,每日3次;消心痛10毫克,每日3次;阿司匹林50毫克,每天1次;阿伐他汀10毫克,每晚1次;倍他乐克25毫克,每日2次;另外,间断性点滴“活血化淤中草药液体”。疗效仍不好,常觉头痛、下肢踝部水肿,且仍有胸闷痛间断性频发。
  本院调整治疗:(1)药物:比索洛尔2.5毫克,每天1次;通心络每日3次,隔月与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天3次交替用药;芬那露0.2毫克,每天3次。
  另外,医生注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消除她的顾虑,鼓励她多参加体力活动或者社交活动。指导她改变生活方式,低盐、低脂、低甜食,控制体重。
  经过3个月治疗后,这位患者的胸痛不适感觉明显减轻,血压120/80mmHg,门诊随访。
  病例分析与点评:
  (1)这位患者是中年女性、胸闷痛极不典型,加上无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在诊断上基本不考虑是冠心病。她的胸闷痛伴后背部肩胛区持续性隐痛,可能因颈椎病所致。另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有异常,可以确定排除冠心病。
  (2)医生诊断她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尤其在更年期时,往往伴随着一定程度的交感神经兴奋,故服用β阻滞剂,同时合用一些芳香开窍类的中成药及合适的镇静药。对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病人,要辨别是否属于抑郁症、焦虑症,分别给予百优解或其他药物治疗。必要时,可推荐看心理专科或者精神科医生。
  (3)硝酸酯类药物可能引起头痛,短效心痛定可能引起踝部水肿,加之短效心痛定早已不推荐用于高血压治疗,所以将这两种药停用。
  (4)因患者未用药时的血压刚达到高血压的标准,血脂也在相应的目标范围内,而且又属于非冠心病的低中危者,所以暂时不用降压及降脂药,可以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来纠正。何况上述用药,也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使患者的血压(超过140/90mmHg)和血脂均已达标。
  (5)对于症状较重的功能性心血管症的病人,非药物疗法及改善心理状态可能更重要,故应坚持活动——社交——药物三位一体的疗法。在辅助用药中,口服一些对症、有调理作用的镇静西药或中成药即可,大可不必静脉输液。外院医生让她间断性点滴“活血化淤中草药液体”没有任何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证据。
用药方向主次不清:“真病”给“假药”
  病例摘要:一位男性患者,45岁,患阵发性、劳力性胸痛半年。他每次快走时出现这些症状主要在胸骨后,感觉有手掌大小,有时胸痛时伴有咽部紧缩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3~4分钟后可缓解。这位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时到180/120mmHg,没有糖尿病等病史。吸烟20年,每日20支。
  诊断: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高血压3级,极高危患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尿酸增高、高血压、高血糖、混合型高血脂)。
  该患者以前使用的治疗药物很多,包括阿司匹林50毫克,每天1次;心痛定10毫克,每天3次;复方降压片2毫克,每天2次;氨酰心安6.25毫克,每天1次;他还服用了降脂丸、溶栓胶囊等药,并间断性“打活血通淤液体”,有时服几付汤药,还佩戴了护心卡,但是治疗效果却不太理想。
  该患者到我院后,医生为他调整成为以下治疗:阿司匹林100毫克,每天1次;阿托伐他汀20毫克,每晚1次;美托洛尔25毫克,每天3次;替米沙坦80毫克,每天1次;双氢克尿噻12.5毫克,每天1次;硝苯地平缓释片10毫克,每天2次;消心痛15毫克,每日4次。同时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
  1周后,这位患者的血压降到120/82mmHg,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4周后心绞痛症状明显减少且病情较平稳。未放置支架,继续进行“ABCDE”二级预防药物治疗。
  病例分析与点评:
  停掉“假药”。该患者为典型的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的病人,从临床症状便可确立初步诊断。应该给予临床指南所推荐的用药(“ABCDE”方案)。只有在用足了主药的基础上,才可考虑使用其他辅助药物。但因本例患者在调药后所使用的有证据的药物已经不少了,故将那些无可靠证据的药物(“假药”)统统停掉。
  冠心病A、B、C、D、E疗法包括以下内容:
  A:使用阿司匹林,75mg(稳定时)~≥150mg(不稳定时);ACEI/ARB类药物;(低分子)肝素抗凝(不稳定时)。
  B:使用β阻滞剂,血压控制至理想水平。
  C:使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彻底戒烟。
  D:控制糖尿病,合理膳食。
  E:对病人健康教育和对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做有氧性的适量体力运动。
  上述这些肯定疗法,均应该在方案中体现出来。
  合理配伍。因该患者为高危病人,故用他汀类药物强化调脂。同时合并的代谢综合征,主要防治措施在于加强生活方式改善,使血糖达标(小于6.1mmol/L)、体重减轻,并与药物配合使血脂及生活方式全面达标。
  医生用药不但要强调选药的准确性,还应提高治疗效率,即一药多效,如替米沙坦能同时降压、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左心室重构以及减少新发糖尿病的危险,硝苯地平缓释片及比索洛尔,既抗心绞痛又降血压,而且均有改善冠心病的长期预后的可靠证据。合理配伍做到了疗效协同,副作用相互抵消。
  一般情况下,稳定性心绞痛的稳定性病变,尤其血管狭窄程度不太严重时(不足70%左右),不主张放置支架,尽量使用药物治疗进行二级预防,并定期复查运动试验,以评估心肌缺血的发展情况。
  若心绞痛变为不稳定时,或者突发心肌梗死时,应该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急诊或择期的心肌血运重建疗法,包括冠脉搭桥术等。术后应坚持长期规范的药物防治及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