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乡村医生第8期第1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8期第2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8期第3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8期第4版
 
 

心律失常的防治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  曹元成
    很多中老年人经常出现烦躁不安、突然心慌、有“落空感”的症状,同时脉搏忽强忽弱,心慌伴有头晕、眼前发黑、胸闷气短、肢体乏力等,这可能已经发生了心律失常。此时应认真对待,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防止意外发生。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形成或传导发生障碍,引起心脏节律或频率异常。心律失常的病因相当复杂,部分是功能性的,由非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如早搏可因情绪紧张、疲劳、饮酒、喝浓茶或咖啡、饱餐、情绪激动、劳累等所致。还有许多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如冠心病、心肌病、风心病等都能引起早搏。
    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的表现与青壮年有所不同。他们通常表现为全身乏力、易疲劳、心悸、情绪不稳,有的甚至表现为行动不便、行走困难等,易被误认为是生理功能减退的表现,而想不到是心律失常。老年人发生急性心律失常可使心脏排出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加上血管的舒缩功能减退,调节血压的能力降低,会出现头晕、晕厥,甚至抽搐、口眼㖞斜、肢体活动不灵便等类似脑血管意外的症状。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而又比较复杂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概率会增加。许多患者发病后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不知所措,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中医治疗心律失常,采用益气养血、重镇安神的方法,应用定搏汤,由酸枣仁、石菖蒲、龙眼肉、珍珠母、党参、五味子等12味中药组成,配合安神丸、珠珀散口服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