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医署” |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大 中 小] |
——世界最早的医学校 □史乐道 我国第一座由国家举办的正式医学专科学校是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在长安建立的唐“太医署”。 南(北)朝刘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太医令秦承祖奏准创建医学教育机构教授学生,同时还设立了太医博士、太医助教等医官。到了公元6世纪的隋朝,创立了“太医署”这样一个机构,主要是一些太医们集中在一起办公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医学教育行政机构。隋“太医署”直属太常寺领导。“太常寺”是掌管当时礼乐、郊庙、社稷等一些事的。隋“太医署”有主药2人,医师200人,药园师2人,医博士2人,助教2人,按摩博士2人,咒禁博士2人。但是隋“太医署”的规模不大,设置不全,所以只能算是医学校的初级阶段,并不能算正规的医学校。 我国第一座由国家举办的正式医学专科学校是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在长安建立的唐“太医署”。唐“太医署”由行政、教学、医疗、药工四大部份组成,与现在医学院(校)的教育行政机构设置相类似。 唐“太医署”由皇家直属。设太医令2人,是“太医署”的最高行政官员,相当于现在医学院(校)的校长职务;还设立太医丞2人,他作为太医令的助手;太医丞手下则有医监4人,医正8人。以上18人都是“太医署”的行政长官。 “太医署”分医学部和药学部,医学又分四大科,即医科、针科、按摩科(包括伤科)和咒禁科。四科之中,医科最大,总共有16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