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求问心无愧 |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大 中 小] |
本报记者 王平 吴玉玺 几天前,鲁山县熊背乡草店村村医贺庆敏接到一个电话,是已经举家外出打工4年的邻居郎晓晨打来的。郎晓晨说,这几年他们家攒了点钱,准备回家盖房子了,欠贺庆敏的1200多元的医药费也该清了。 这个电话,让贺庆敏异常高兴,一是欣喜邻居家生活状况的好转,二是为多年前结下的医患情终有回报而激动。 草店村位于鲁山县最南边,是个较为贫困的山村。郎晓晨一家4口人,夫妻俩加上一儿一女,家庭较为贫困。4年前,郎晓晨儿子高中毕业,女儿初中毕业,全家便去了南方打工。朴实的村民没有忘记家乡,也没有忘记曾给了自己很多帮助的村医贺庆敏。逢年过节,郎晓晨都会给贺庆敏打电话,致以问候和歉意。贺庆敏总是说,这点小事不用挂在心上,家里的状况还好,嘱咐他们在外要照顾好自己。 有钱没钱一样治病 贺庆敏自己也不富裕,最起码当前的情况是这样。这些年培养着两个大学生,没有留下多少积蓄。前年,按照上级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的要求,贺庆敏借债盖了新房,即便有了国家给的补助,余下的债务还有3万多元呢。 贺庆敏不富裕,但是也决不吝啬。哪个邻居病了,不管他有没有钱,照样尽心尽力地为其治病。 该村第五组村民李建中一家是特困家庭,夫妇俩没有子女。1986年因为车祸,李建中的妻子双腿残废,家里就靠李建中种地维持生计。多年来,李建中欠了500多元的医药费。4年前,李建中去世;3年前,他老伴也去世了,这笔医药费也就此一笔勾销。 村民何五是单身,常年患胃病,没有劳动能力,多年来欠下800多元的医药费。2007年,56岁的何五因为胃出血去世。何五去世前的几天时间里,贺庆敏还天天去给何五输液、送药,但丝毫未考虑医药费的问题。 还有一位村民何某,是个单身的哑巴,多年来欠下几百元医药费。去年,何某被送到了乡养老院。之后,贺庆敏没有对别人提起过何某欠医药费的事情。 贺庆敏做了多少这样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明知道医药费一分也收不回来,为什么还要义无反顾地这样做呢?”有人问贺庆敏。 “他们在我这里没有钱治病,去别人那里照样没有钱治病,前村后邻的,他们孤苦伶仃,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受罪。”贺庆敏说,当初学医就是为了家人的平安,为了他人的健康,自己的条件总比那些特困的患者强,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本乡他乡一视同仁 对乡邻如此,对外乡人也是如此,这是贺庆敏的可贵之处。 3年前,当地的砖窑厂有几位四川籍民工,其中一位民工的妻子刚刚生了孩子,因为营养不足身体虚弱,便找贺庆敏来输液。 在贺庆敏为其妻子输液期间,民工去附近村里买了一只鸡,准备为妻子炖了吃,不料却被吵了一顿:“家里这么穷,你还拿钱去买鸡吃。”自己是好心,妻子却不领情,这位倔强的民工感到受了委屈,一气之下喝下了大半瓶白酒,放声大哭,任贺庆敏怎么劝解也没有用。 输液之后,贺庆敏刚走出这位民工的家门,便听见“咚”地一声响,回头一看,这位民工把自己的左手中指剁下了一节,血流不止。贺庆敏赶紧回去为其进行包扎止血,并唤来其工友把其送到了江河机械厂职工医院治疗,为其垫付了100元医疗费。 到了年底,民工们该返乡过年了,这位四川籍民工走之前告诉贺庆敏,因为没有挣到多少钱,赊欠的医药费等回家之后便给寄过来。贺庆敏没说什么,只是嘱咐他们一路保重。 四五个四川民工共赊欠贺庆敏医药费400多元,但是直到现在他们也没有寄过来。谈及此事,贺庆敏没有感到遗憾,他说:“作为医生,给人治病凭个良心,但求问心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