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用人才 |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大 中 小] |
——解读乡镇卫生院发展经验(之二) 本报记者 王 平 吴玉玺 卫生院濒临倒闭,却又奇迹般地复活;乡村医生被请进了卫生院,并且成了业务副院长……且看赵村乡卫生院如何破解人才难题,走出发展困局—— 2002年,主管鲁山县赵村乡卫生院防保工作的耿全州被任命为该院院长。医院的老同志们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用一句话进行了概括:“那是一个即将倒闭的卫生院。” 房屋破旧、设备落后、管理不善,这是当时所有处于困境中的卫生院的共性。但是对于赵村乡卫生院来说,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更是一个当务之急。人员流失之后,卫生院的很多医疗项目已经无法开展。这样的卫生院,是极难从外面引进人才的。 耿全州想到了两个人——乡村医生赵正全和王东峰。这两个人在当地群众中颇有名声。赵正全是1966年开始行医的老中医,擅长治疗小儿科疾病、静脉曲张及疑难杂症,在1995年获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王东峰1997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成教学院,擅长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素有特长。卫生院的不景气,更加成就了这两个人的声望。 “三顾茅庐”请乡医。利用以前工作当中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耿全州决定请两人“出山”到卫生院工作。“三顾茅庐”之后,二人都不为所动,因为他们当时每月的收益都有两三千元,而耿全州能答应他们的待遇却不足千元。 为请赵正全,耿全州登门拜访了不下15次;为请王东峰,耿全州也跑了十来次。耿全州诚恳地讲:“卫生院的车子走不动了,念在朋友的份上,请帮我推推。实在不行,就帮我一年也好,到时候你们想回去还回去。”耿全州还答应他们,如果留在卫生院,今后将努力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他的诚心终于打动了两位乡村医生。 赵正全到卫生院后,卫生院的中医科建立起来了。王东峰则到了该院的中汤分院,主持那里的内科。两位乡村医生不仅带去了技术,而且还带去了大量的患者。 真情挽留老同志。卫生院多年没有进新人,老同志们也该退休了,人才出现“断档”现象。耿全州又是动之以情,说服老同志们按原工作待遇留在医院继续工作。2007年7月,妇产科医生窦香梅留在了中汤分院,保持了中汤分院的发展势头。 2004年,赵村乡卫生院又做出惊人之举:经鲁山县卫生局同意,王东风被提升为卫生院业务副院长。从乡村医生到副院长,赵村乡卫生院在用人上可谓是不拘一格。 有了人才,加强了内部管理,又借助新农合的推动和国家今年对基层卫生重视的东风,赵村乡卫生院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轨道,年收入由2002年的40多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300多万元。“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近两年,赵村乡卫生院终于引进了两名大学毕业生,逐渐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