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医见证农村医疗条件改善 |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大 中 小] |
身穿白大褂,头戴听诊器,手提医药箱,日前在北京门头沟区科技馆报告厅内,来自房山区张坊镇张坊村卫生室的王金海以一身乡村医生的标准行头,吸引住全场近200名观众的目光。继17日为建工六建的限价房建设者们奉上精彩的专场报告后,北京市百姓宣讲团再次来到了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的身边。 在开讲之前,王金海先从医药箱中取出了一支注射器。“就是这样一件在今天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医疗器械,当初却被父亲用得打弯了针头。”王金海和他的父亲两代行医,他父亲行医的上个世纪60年代,那时正是北京农村缺医少药的时候。“给我儿时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那比糖豆还珍贵的药片,每次只能给前来看病的乡亲从玻璃瓶里倒出三四片,用草纸袋装起来。” 近年来,农村医疗条件的大幅改善让王金海不再像父亲那样“抠门”。1993年,王金海子承父业,此时的卫生室已经备齐了数十种常用药,血压表、听诊器等医疗器械更是一应俱全。“父亲总说我赶上了好时候,其实,受益最大的还要属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乡亲们,他们不用再为看不起病发愁了。”(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