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防治工作须加强
本报记者 王平 吴玉玺
日前,记者在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近两三个月以来,平均每天就有近20名被狗咬伤的患者来到该中心门诊接种狂犬病疫苗。该中心门诊部主任马西平告诉记者,这只是该中心门诊部的统计数据,至于全市每天有多少例还没有具体统计数字。记者经过深入采访发现,农村养狗者日渐增多,有的群众声称已经产生“狗患”,狂犬病防治及犬只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养狗太多隐患很大
当前,在农村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狗,它们或在村子里穿梭,或在村子外游荡,哪些是家狗哪些是野狗很难分得清。记者在农村采访时发现,许多人家选择养凶猛的狼狗。一旦有陌生人进村入户,狗的狂叫声能震惊四邻。
农村家庭为什么热衷于养狗?一旦狗咬伤了人怎么办?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了,很多农民发展起了家庭养殖经济,为了防贼,几乎家家养狗。总体上说,狗还都挺温顺的,它们一般只在遭到挑衅或攻击时才会咬人。”
可事实上,不可能所有的狗都那么温顺和听话,在农村狗咬伤人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而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在叶县邓李乡中心卫生院采访时,该院院长许振卿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农村养狗的家庭越来越多,而农民群众又缺乏相应的狂犬病防治知识,对自家养的狗并没有做到定期防疫。同时,有关部门对养狗现象缺乏管理,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隐患甚至危害,令人感到忧心。
群众缺乏防治意识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农民群众对狂犬病及其防治知识的认识水平,的确一点都不容乐观。
在叶县邓李乡某村的村头,记者随机问了一名正在遛狗的小伙子:“这狗接种狂犬疫苗了没有?”“打那疫苗没用,你看我养狗有十来年了,每只狗都好好的,从来没有得过啥病,也没咬过人,打那疫苗干啥?”小伙子满不在乎地回答。
许振卿院长告诉记者,虽然近几年来,农村被狗咬伤者逐渐增多,但他们面对群众得狂犬病的隐患,却很无奈。主要原因是农民群众缺乏狂犬病防治意识,觉得咬伤并无大碍,不想到医院接种疫苗。
许振卿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年初以来,该乡每月就有20多名被狗咬伤的群众来医院接种疫苗。许振卿说,来接种疫苗者只是被狗咬伤的一部分,而且很可能是一小部分。
狂犬疫苗依然紧缺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叶县邓李乡丁杨村的村民李某和7名邻居,先后被同一只疯狗咬伤。据李某介绍,她和几名被狗咬伤的邻居并没有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直到几天之后,李某的伤口出现了疼痛和红肿等症状,才想到去打防疫针。
李某告诉记者:“刚一开始,俺们到了村卫生所,村医说没有狂犬疫苗,让去卫生院治疗。到了卫生院,同样没有狂犬病疫苗,又让到县卫生防疫站去。可是到了县卫生防疫站,医生却说,很不巧,现在的狂犬病疫苗比较紧缺,防疫站也没有了,又把俺们推到了市里。”
就这样,被咬伤几天后,李某他们才来到了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上了狂犬疫苗。医生告诉他们,由于已经过了最佳的接种时间,即使采取了补救措施,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听了医生的话,李某的心上如同压上了一块大石头。
“被狗咬伤者逐渐增多,造成了狂犬疫苗的紧缺。”许振卿说,“这是一个大问题,被咬伤者如果不能及时接种狂犬疫苗,万一发病,后果不堪设想。”
据马西平讲,今年的狂犬病疫苗供应量比前两年大多了,但是有时个别地方还是会出现暂时性紧缺。
加强管理势在必行
“狗患”已经成为影响群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一个隐患,加强管理势在必行。
有关人士建议,首先,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登记许可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和农村的犬只管理工作,实施狂犬病疫苗强制免疫接种,建立免疫档案,及时清除无主犬只,防止犬只咬伤人。其次,要加强产地检疫和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管,加强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第三,要及时捕杀处理病犬,同时对被病犬咬伤的动物也应该捕杀并做无害化处理。第四,要加强狂犬病防控知识宣传工作,增强老百姓的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