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乡村医生第3期第1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3期第2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3期第3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3期第4版
 
 

诗圣与中草药的情缘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诗圣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位辛勤躬耕在田野上的药农。他一生颠沛流离,崎岖坎坷,生性狂狷,嗜酒成癖。
  杜甫35岁到长安求仕,很不得志。安史之乱后,他过着流亡生活,处境窘困,48岁入蜀,在成都营建草堂。这段时光他潜心创作,并躬耕种植草药、上山采药。他还炮制中草药,卖中草药。可以说,如果摘去诗圣这顶桂冠,他是个地地道道的药农。杜甫为何要学会种中草药?笔者认为,一是他身弱多病,贫困潦倒,无钱买药治病;二是他弃官为民,无官一身轻,勤于耕作草药,这也是他的精神寄托。
  写诗是他对时代的不满和呐喊,种药是他渴望追求“世外桃源”生活的心声。杜甫在青年时代就学习了不少种植中草药材的知识,酷爱耕耘,入蜀后,他经常吟着“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的诗句。白天他在田地种植女萝、丁香、栀子、决明等草药,有时他也翻山越岭上山采草药。诗云:“编蓬石成东,采药山北谷”,“移船先主庙,洗药浣花溪”。他精心炮制,晒干后贴上标签贮藏好,以便自服或外卖。他在诗文中写道:“晒药安垂老”、“采药吾将老”、“看题检药囊”。他还诗曰:“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近根开药圃,接叶制茅亭。”由于他付出了汗水和耕耘,药材长势良好,举目眺望:“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他对自己种植的草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他常常喝了酒之后,“寻常绝醉困,卧此片时醒”。就连生病时,他还冒着狂风暴雨扶杖去“朝行视园树”,药圃成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解忧醒酒的乐园。拜读杜甫种草药的诗文,就像身临其境,仿佛看到成都市郊杜甫的“草堂”里各种药材翡翠,枝叶繁茂,姹紫嫣红……我曾问过一位参观过杜甫草堂的老中医,他说相传杜甫确实在草堂旁边开耕了一亩左右的药材苗圃,杜甫称它是药国。
  晚年,杜甫的生活十分贫困,“牵缠加老病”、“白首多年疾”、“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等诗句反映了晚年境况的窘迫。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计,他还在大雪纷飞的严冬,爬上山去采黄精,采药回来,还得摆摊卖药,境况十分凄惨。当年的人,谁会知道卖药的老翁竟是名传千古的诗圣呢?
  杜甫吟诗一生,种草药一生,是诗和草药赋予他生活的欢乐;杜甫辛勤躬耕草药,深入劳动人民中间,深刻地体验了贫苦农民的生活和感情,这是诗圣万古不朽的精神境界和他的伟大之处。当今,我们应学习杜甫深入劳动人民,体验平民生活的感情;学习他勤于躬耕,热爱绿色,培植绿色的情怀。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