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邻无病我心安 |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大 中 小] |
本报记者 张晓华 吴玉玺 电视连续剧《大国医》的播出,让老吴感慨不已:“这才是老百姓需要的医生啊!” 在泌阳县马谷田镇庙街村村医吴祖国的药房里,有这样一幅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虽然这幅对联的历史已经很久了,但却是老吴30多年行医生涯的写照。 远道而来的患者一般称他为吴医生,邻居们有人称他为老吴,有人称他为吴先儿(方言:吴先生),更多的人称他为吴大夫。虽然同时拥有中医和西医两个执业资格证,但是还是中医对他的影响最深,他也喜欢用中医简单实用的办法为乡亲们解除病痛。 看病自然是本职工作,老吴是那种能真心体验患者痛苦,为患者着想的人。老吴自己患有哮喘,有时夜里起来为病人看病,往往因此而受凉,给病人看完病后自己也要服药,否则会喘得睡不着觉。家人劝他:“你身体不好,晚上就别起来给人家看病了。”老吴说:“就是因为我身体不好,我才更能体会到病人的痛苦,如果病人能忍受得了,也不会半夜里来找我了。” 泌阳县是个山区贫困县,老吴所在的村子是一个偏僻的山村,前些年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大多不富裕。既省钱又能治好病,是老吴和乡亲们共同的追求。 大概是十几年前,村子里有两个老人患了白内障,来找老吴看病。老吴当时没有办法,便建议老人们去医院治疗。老人说,还是你给帮忙想想办法吧。老吴明白乡亲们是怕去大医院看病太花钱。 老吴便把一堆医书搬出来,没事了就翻,终于在一本泛黄的书里找到一个治疗眼病的方子,是几味中药加起来磨成粉外用。老吴依方配好了眼药粉,通过在羊和牛身上做试验,找到了治疗白内障的方法。十几年来,好几名患了白内障的乡亲,经过老吴治疗后重见光明,每人前前后后只不过花了几十元钱。 老吴的正骨手法在当地是出了名的。他给人家治疗骨折时,只收夹板费和药费,手术费都免了。同样是正骨手法,在医院里需要一二百元,在他这里一般花不了50元钱。 对外伤的清创缝合也是老吴的长项,他缝合的创口从来没有出过感染等意外情况。而且,在医院里少说也得花七八十元的问题,在他这里十几元就解决了。 针灸和拔罐这些治疗项目,在老吴这里是不收费的。有时候,对于一些贫穷的慢性病患者,老吴甚至会带着患者家属亲自去山上采中药。当然,教患者家属采药是不可能收任何费用的。 穷人们得了病,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吴,因为老吴办法多,而且总是肯尽力帮忙。在乡亲们眼里,老吴不仅是医生,同时也是真心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的朋友。 老吴是这方圆10多公里之内唯一进修过大专的乡村医生,写得一手好字,钢笔字、毛笔字、软笔字都写得很漂亮。每年春节前,老吴忙得连到集市上买年货的时间都没有,因为他几乎要帮助全村的邻居写对联。谁家要是办个婚丧嫁娶的红白喜事,老吴几乎是每家必到,写对联、记礼单成了他的专项工作。 那一年,邻居小海要结婚,老吴去串亲戚出了远门,一时难以赶回参加。这下可急坏了小海,两天打了十来个电话,催着老吴回来。老吴说很抱歉,你找别人帮忙吧。小海说,我这辈子就结这一次婚,对联和礼单都得写得漂亮点,那样什么时候看起来都心里舒服。小海还开玩笑说:“俺和媳妇儿商量了,你要是不能回来帮忙,俺就等几天再结婚。”老吴没有办法,只好匆匆从外地赶回。 30多年了,老吴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却丰富着乡亲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