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乡村医生第2期第1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2期第2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2期第3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2期第4版
 
 

村医可敬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乔当归
  说起村医,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再熟悉不过了。不管是呱呱坠地的婴儿、蹒跚学步的幼童,还是步入不惑的壮年、几近耄耋的老人,几乎每个人都与村医打过交道。
  早晨起来,喷嚏连连,四肢倦怠,你便去找村医。
  茶余饭后,上吐下泻;深更半夜,腹中隐隐作痛,你又去找村医。
  焦麦炸豆的节骨眼儿上,不慎头上碰个血包,你便再次找到了村医……
  村医一专多能,能中会西;内外兼修,妇幼咸治。找村医看病,近者门口,远的不过数里,安步即可当车。除却方便,就是价廉。
  偶感风寒,头痛脑热,风火牙痛的,药费少者块儿八角,多需五七八元。即便十分需要挂针输液的,其手续费也很是低廉。不像大医院,看个感冒花上千儿八百的也算平常事。至于惊悸不安,失眠多梦,不思饮食之类,村医或给你扎上几针,拔拔火罐,或对你随口说出一个随地可采、方便易行的土单验方,便会分文不取。患者多有“红汞碘酒,一抹就走”的快感。
  村医依恋乡情,更看重人情。上门求医者,不是街坊,准是邻居,远不过三里五村。不沾亲,便带故,或许还是老亲旧眷的,咋好意思耷拉脸皮要你那仨核桃俩枣呢。
  村医看病少有贪欲。该打青霉素的不会给你开“先锋”,能喝“清热解毒”的,决不给你输“双黄连”;更不会“手在写处方,心在想提成”,诱你高消费,宰你不商量!鲜有村医趁人之危,狠狠赚你一把。而对于那些售价昂贵的新特药品,村医的诊所里更是难以寻觅。
  设若哪位村医邪念一闪,对病人表现“狠了点儿”,村民们街谈巷议的准是他无疑。唾沫星儿也能淹死人,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窘况便是他的栩栩写照。
  亥时岂敢入睡,子夜不得安寝;夏午不能小憩,年节取消假期。这就是我们的村医!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午夜,“啪!啪!啪!……”和衣而卧、刚入梦乡的村医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孕妇难产,丈夫求救。面对气喘吁吁的来人,你能无动于衷?!于是,“雪夜出诊”!一幅壮美感人的剪影定格在村医的人生史册。
  村医高尚,然缺少时尚,其真实身份为农民。是农民就得春种秋收,就得面朝黄土背朝天去劳作,去耕耘。农忙必须下田,农闲才能行医。仰仗二亩薄地养家糊口,很少在乎这份收入的多寡。赶上集中接种疫苗,手忙脚乱两三天,仅得些微补助,也欣然接受毫无怨言,下次更是乐此不疲。谁叫你是村医呢!
  村医为村民治病不图回报。闹心的事是怎样才能起死回生或早日康复。从不奢望有锦旗或红包的馈赠。村民是小窟窿掏不出大螃蟹,对村医们最大的酬礼不外乎一丝微笑夹带着一支香烟。此举可谓抵万言,值千金!来者不拒,抽烟或不抽烟的村医照例一一笑纳。所以说,村医精神可嘉!
  说起他们的工作环境,村医们甚感内疚。为让村民们少跑冤枉路就近看病,必须新起炉灶。新起炉灶,就要选择村民居住较为集中且居中心的村落垒窝安家。如此一来,背村离井、食宿不便不说,还得东借西挪,或安电扇,或装空调……竭力改变就医条件,力求舒适温馨、门楣显赫。
  村医可贵,乃华佗在世,扁鹊重生!因之,村医可敬!
  此乃昔日一组村医的群像雕塑,而今,对那些依然坚守在基层医疗战线上的村医们,我该怎样描绘?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