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强化急救意识 |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大 中 小] |
据了解,不少村民之所以不信任村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认为在村民遇有危急重病时,村卫生室缺医少药,技术落后,设备缺乏,难以做到高效应对。久而久之,村民就会认为,村医“办不了事”,进而产生对村级医疗机构不信任。这也成为村民有病习惯跑大医院的重要因素。 如何弥补村医应对危重急救病人的不足,抢占“白金10分钟”,打造村民危急重就医“绿色通道”,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增强村级卫生站的服务能力?成为加强村医队伍建设,完善村卫生室功能的重要课题。 由于城乡差别将在一定阶段长期存在,作为农村卫生体系网底的村卫生室,难以很快摆脱技术、设备、人才等医疗资源缺乏的状态。发挥120急救网络技术优势,实现对危急重伤病人信息的全覆盖,为村医搭建一条绿色通道,不但是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的现实要求,也是加强农村三级网络建设的迫切需要。 因此,建议政府应利用信息化优势,加大医疗体制创新力度,整合包括城市以及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医疗资源。同时,依托技术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村医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使村医成为信息灵通的触角,使村医与120急救网络紧密联系,有效弥补村医技术、信息的缺乏,做到危急重患者基本处置得当,急救措施到位及时,接诊转诊科学的一体化,这样农村卫生网底基础就会更牢固。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 王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