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乡村医生第1期第1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期第2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期第3版
 
2009年乡村医生第1期第4版
 
 

村医的家园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郏县以“村医联谊会”促三方共赢侧记
本报记者 吴玉玺 王平
  去年和今年过生日时,郏县安良镇西安良村村医杜国辉都收到了一份郏县中医院信息科朱大奎科长等送来的生日礼物。
  “很惊喜!很感激!很自豪!”谈起去年3月14日那天过生日时的情景,杜国辉一连用了3个“很”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那天,杜国辉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朱大奎等送来的生日蛋糕。朱大奎也是郏县村医联谊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杜国辉说:“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收到公家送来的生日礼物。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村医联谊会让我有了找到娘家的感觉。”
  2007年10月,郏县村医联谊会成立了,组织者是郏县中医院,全县的600多名村医参加了联谊会。用村医们自己的话说,村医联谊会是是村医的家园,是村医的加油站,是村医的交流舞台,也为郏县中医院和广大农村患者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我们村医不再孤单”

  村医过生日,联谊会会派人送去生日蛋糕表示祝福。村医家里有婚丧嫁娶之类的事情,联谊会也会派人到村医家里表示关照。
  一名村医真诚地说:“前些年吧,俺们村医相当于个体户,也相当于散兵游勇,生存都要靠自己。直到前年我们县村医联谊会成立,我们才算找到了娘家,我们村医终于不再孤单。”
  村医联谊会自成立以来,为村医们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银针、输液架等诊疗仪器,都是联谊会帮忙给批发的,村医可以以批发价的半价得到这些仪器。
  在村卫生室,一般是没有专门的处方笺的,很多村医也没有白大褂。后来,联谊会又免费为村医赠送了郏县中医院的处方笺,为每一位村医赠送了冬用、夏用两件白大褂。
  “虽然省钱也不算多,但是我们心里的感觉不一样。”郏县王集乡史庄村村医李文科说。

“农民群众受惠了”

  乡村医生最需要的是知识和技术的更新与完善,联谊会成立以来,每月的1日,都会请专家对村医进行适宜技术培训。村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来听课。
  杜国辉介绍说,经过培训,对一些疾病的诊疗更有把握了,也熟悉了哪些情况可以自己处理,哪些情况需要及时转诊。
  一个多月以前,高楼村有位50多岁的妇女来到了西安良村卫生室,说她的胃病治疗了有一段时间了,效果一直不好,请杜国辉再给诊断一下。杜国辉诊察了患者的病情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考虑其患的是冠心病,遂建议其到县中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以便于确诊。患者第二天来到县中医院检查,果然被确诊为冠心病。
  杜国辉说:“如果不是参加了培训,也许我也会和别人一样,对这名患者按胃病治疗。培训班让我们受惠了,也让农民群众受惠了。”

“村医是我们的宣传员”

  为了村医联谊会,郏县中医院费了不少心思,也花了不少钱。该院院长林宪军说:“我们的钱没有白花,力没有白费,因为现在村医们成了我们的宣传员。”
  处方上印的是“郏县中医院”,白大褂上印的也是“郏县中医院”,农民患者从村卫生室,就了解了郏县中医院,熟悉了郏县中医院。
  郏县中医院院长办公室李智广主任向记者介绍说:“因为村医的宣传作用,几年来郏县中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病人量急剧增长,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际上,村医联谊会带来了医院、村医和群众三方共赢的局面。”林宪军说。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