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文摘版——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28期文摘版第1版
 
2009年第128期文摘版第2版
 
2009年第128期文摘版第3版
 
2009年第128期文摘版第4版
 
 

大雪中挺立的白衣天使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河南医疗卫生系统应对雪灾侧记
□本报记者  胡晓军  张晓华  李 季  通讯员  王文龙
    始于2009年11月11日的一场大雪,一夜间给中原大地裹上了美丽的银装,却因其迅猛、沉重,给人们的出行、生产、生活造成了多方面的困扰。一时间,孱弱的树枝因无力承受积雪的重负折断无数,因出行不便、天气骤变造成的突发疾病与伤患增多。白衣天使在一片雪白圣装中化危为机,以无私的责任感为白大衣增光添辉。
    11月12日,天还未完全亮透,在河南遭受大雪覆盖的各个地区,医疗卫生系统已经紧急行动起来,清扫门前雪,整装迎病人,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延续着长期以来坚持的救死扶伤的传统。同一时刻,河南省卫生厅迅速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卫生系统启动应急预案,把冰冻灾害卫生应急工作当成当前重要工作来做。
大雪中的伤患亟待援手
    从11月11日晚7时开始到12日早8时,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调度大厅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求救电话骤增。统计数字表明,派诊量达388次,派诊221车次,比往日多了近四成,创历史最高水平。这其中,大多数为外伤、心脑血管病人。
    同时,在郑州人民医院、郑州市骨科医院,接诊的摔伤、车祸等外伤病人也明显增多,两天来两院接诊了50例外伤病人,其中以老年人和女性居多。骨折、跌伤的人数大增。11日夜间至12日凌晨,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接诊了近20例因天冷路滑跌伤、骨折的患者。
    此外,各家医院也出现了普通门诊患者激增的局面。在洛阳的几家医院,门诊大厅内就诊的患者熙熙攘攘。在一些社区的医疗室内,也出现了难得的排队打针、输液现象。“天气变化太大,咳嗽、感冒、发热的人一下多了不少。”一位忙着给患者扎针的护士说。
    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郑稼不断接到患者的咨询电话,患者大多数是因为天寒、风大、雪暴而不慎跌伤的老人和儿童。郑稼主任总结了这些患者的特点:人们摔倒时,最先着地的是臀部和手腕,受伤部位集中在股骨颈、腰椎、手腕等处。这些部位受伤后,一般会出现剧烈的疼痛、肿胀等症状,患者最好不要随意活动患肢,因为非专业的救治不但对患处无益,反而可能加重病情。患者应由他人护送,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赵利敏认为,天气骤冷,大风暴雪可能对净化空气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对慢阻肺、哮喘患者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冰冷的空气吸进肺部,是一种刺激和损伤,可能会诱发严重的症状。室内外的温差可能会导致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因此,老人、幼儿、哮喘患者等,应注意防寒保暖,多饮开水,勤洗手,远离病菌,并注意居室通风换气。
24小时不停的应急预案
    11月12日7点20分,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在开封市120紧急救援中心响起。警情如下:开封县新宇中学在校学生在该校餐厅就餐时,钢结构餐厅顶部整体被大雪压塌,学生伤亡暂时不明……
    随着120指令的下达,开封市一院、开封市二院、开封市陇海医院全部做好接收伤员的应急准备。路上大雪深至人的小腿部位,急救车冒着白烟艰难行驶,风雪路滑,不能疾驶,急救车司机紧盯着眼前的道路,绕弯儿,打滑……整整行驶了3个小时才到达开封县,此刻开封县医疗单位已经将救出的学生安排进了医院。急救人员丝毫不敢松懈,立即赶往医院,对伤员进行分类甄别和紧急运送。就在急救人员奔赴在路途上的时候,开封市接诊医院的人员也在进行着紧张的准备工作。
    而到了下午1点20分,在铺满大雪的道路上,急救车辆还在闪烁着急救灯艰难地运送着伤员,开封市一院又要接收3名小伤员了……这是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在大雪来临时积极应对灾情、护佑群众健康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郑州市卫生局了解到,该市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立即启动强降雪降温天气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应急预案。一是迅速排查大雪造成的事故隐患,加紧清扫周边道路积雪,尽力减少强降雪降温天气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影响;二是切实做好危旧和临时搭建病房的除险加固工作,一旦发生危险,要立即组织转移安置;三是切实加强门急诊值班工作,选派技术好、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人员,确保医疗安全;四是各级医疗应急队伍要随时待命,在接到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及时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伤亡程度。
    全省医疗卫生系统紧急行动起来,挺起了关键时刻的健康防护网。
裤腿没干过的医务人员
    11月12日,大雪一直下个不停,乡间道路被封,车辆难行。接到村民求救电话,南阳社旗县太和乡后赵村村医秦松坡和护士金倩,背起出诊箱立即出诊,雪大无法骑车,为赶时间,他们便冒着风雪,抄小路步行,爬坡越沟,直奔患者家里。
    在全省城乡各个角落,医务人员已纷纷行动起来。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护士长罗希芝介绍,急诊医学部全体医护人员坚守岗位,急救车辆24小时待命。12日,工作人员一大早就检修被大雪封冻的急救车辆,还在轮胎上装上防滑链,保证出诊安全迅速。
    从11月11日上午8时至12日中午12时,郑州市三院出动急救车20余次,每接回一个病人,都非常艰难。急诊科的一位出诊医生介绍,一位家住南关街87岁的老太太,夜里0时30分突发心脏病,救护车出车后,绕了许多道,怎么也到不了老人家门口。没办法,急救人员只好抬着担架和急救品,跑到老人家中抢救。
    从下大雪以来的30多个小时里,急诊科人员马不停蹄,没有喘息的机会。郑州市三院护士长蔡月玲说:“一天下来,我们的医生护士多次外出,一个个裤腿湿半截,鞋子都没有干过!”
    编后:没有哪个群体,能像医务人员般,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感受如此深刻。纷飞的雪片,于别人是围炉夜话的美妙点缀,于他们却是战前紧迫的号角;晶莹松软的雪地,于别人是踏雪嘻笑的乐土,于他们却是扶病救伤的战场。当所有的车辆都在寒冷泥泞中偃旗息鼓,白色的救护车,艰难而坚定地朝着呼唤响起的方向,前进。鲜红的十字,在一片纯白的世界里,是那么显眼。这一抹鲜艳,与白衣天使的热情,在沉寂寒冷之中,显得格外可爱、可贵。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