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文摘版——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13期文摘版第1版
 
2009年第113期文摘版第2版
 
2009年第113期文摘版第3版
 
2009年第113期文摘版第4版
 
 

60年疾病谱变化折射老百姓健康状况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有人说,评判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或这个社会某一时期的医疗卫生事业主要有三条标准:一是社会人群的发病率,特别是流行病与传染病发病率的升降;二是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生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三是国民体质是增强还是减弱了,平均寿命是提高还是下降了。
夺命“天花”绝迹
    建国初期,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主要是鼠疫、霍乱、天花、血吸虫病、疟疾、性病、结核病等。解放前,这些疾病无论在城乡,发病率、死亡率都比较高。
    60年来,通过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和重大疾病防控政策,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到2008年的268.01/10万。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和丝虫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在总体上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有效控制了麻风病、血吸虫病、疟疾等曾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结核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
“新三样”富贵病流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吃的好了、精细了,出门有车代步了,城市越来越大,人的活动却越来越少;科技越来越发达,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于是,肿瘤、内分泌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累及多系统的疾病,逐渐取代了建国初期的“老三样”(如鼠疫、霍乱、天花等),成为国民疾病谱的“主角”。曾经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营养不良疾病,就此“退居二线”。
    疾病谱的变化,从一些科室目前专家号的紧俏程度上也能看出来。在各大医院,免疫内科、消化内科的专家,往往提前两天就有人来排队准备挂号了。内分泌科、神经科、乳腺外科等热门科室,许多患者也是提前一天就来排队。而在几十年前,内分泌科等科室,远远没有现在这样热门。
“治未病”取代“治已病”
    “亚健康”、“治未病”,都是近年来健康领域的热门词汇。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间的一种部分生理功能下降的状态。抽样调查显示:亚健康人群约占我国总人口的60%,其中主要以中年群体居多,约占48%~50%。亚健康状态的人,处理得当,身体可向健康方向发展,反之则向疾病方向转变。
    以前,医药费中的90%花在了终末治疗上,真正用于早期发现或预防性健康体检的费用少之又少。如今,“治未病”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将疾病杜绝在发生前。
               (摘自《京华时报》)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