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文摘版——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文摘版第110期第1版
 
2009年文摘版第110期第2版
 
2009年文摘版第110期第3版
 
2009年文摘版第110期第4版
 
 

贴近民生发展卫生 提升水平保障健康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辉煌60周年焦作篇)
焦作市人民医院
      作为焦作市卫生行业的领头雁,在解放战争硝烟中诞生的焦作市人民医院,60多年来,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步伐,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尤其是十七大以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管理、上水平、促和谐,倾情打造人民群众放心满意医院,一路高歌,驶入发展快车道。该院门诊人次、出入院人次、床位周转率、手术台数、科研成果、经济效益等主要医疗指标连年跨上新台阶。
  在硬件建设上,医院坚持科技服务患者,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向上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3000余万元购置了10余台国内一流的大型设备,并添置更新了一大批常规医疗器械。如今,医院医疗设备达到全省一流,为医疗技术的提高提供了物质保证。
  在医护质量和人才培养上,医院注重内涵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并通过各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快速成长。医院每年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院讲学、办学习班、坐诊和手术,每年选送100多人到外地进修学习。目前,医院各种专业技术人员达1021名,其中高级技术人员205名,培养引进研究生学历技术人才53名,其中博士研究生4名;成功地开展了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介入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冠状动脉造影RTCA+支架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前列腺气化切等一大批省、市领先的新业务、新技术,其中29项获省、市科技成果奖。血液科、神经外科、肾内科3项科研成果分别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在焦作市卫生系统历史上实现省级科研成果零的突破。2项技术分别获河南省、焦作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在创优良环境上,继病房楼投入使用、门诊楼改造之后,2008年8月医院又高标准新建了19150平方米内科病房楼,预计2009年年底投入使用后,病床可达1230张,将极大地缓解患者住院难的矛盾。
  焦作市人民医院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医疗卫生行业优质高效百强医院”,“全国明明白白治病”、“百姓放心十佳优秀医院”,“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全省医院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省医院管理综合管理A级单位”。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于1965年4月,建院时设床位84张,仅有内、外、妇科,设备简单、技术落后、发展缓慢,只能对常见病进行诊治。40多年来,医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尤其最近10多年的快速发展,使医院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环境优美,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综合实力实现了历史性飞跃。该院资产总值从建院时的几十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亿多元,建筑面积从不足2万平方米增加到11万平方米,医疗设备总值从几万元到1亿元,住院床位从84张增加到1000余张,职工人数从171人增加到1100人。该院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读书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院务公开示范医院”、“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单位”、“焦作市先进五好党组织”等上百项荣誉称号。
  人才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院高级技术人员从32人增加到近200人,引进医学博士、硕士、学士100余人,培养焦作市专业拔尖人才10名,医务人员开展新业务1000多项,获国家专利10项,省、市科研成果奖83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0多篇、专著40余部。目前,该院拥有2个河南省临床特色学科、9个焦作市重点学科、4个焦作市特色学科。焦作市肿瘤诊疗网络中心、介入放射诊疗中心、微创外科诊治中心、高血压病防治中心、核医学诊治中心、焦作市抗癌协会、焦作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焦作市免疫研究所和焦作市医学会急诊、呼吸、消化、普外、超声专业委员会均设在该院。
  硬件建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医院基础设施变化巨大,门诊楼、干部病房楼、外科影像楼、内科病房大楼等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为病人提供了舒适的就医环境。该院医疗设备先进,拥有64排CT、西门子大数字减影系统、适形放疗系统、6/15MV电子直线加速器、美国核磁共振、螺旋CT等一系列先进设备,是河南省同级医院中拥有设备最先进的医院之一。
  光荣属于历史,现在决定未来。在举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悦中,焦作市二院乘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东风,居安思危抓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向着更高更远更光耀的未来起航。

 

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姓军为民”是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坚持的服务承诺,本着这一承诺,全体官兵认真履行职责,不辱使命,为保护军民生命健康救死扶伤,为提高广大群众身体素质无私奉献,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广大求医治病的患者及驻军官兵的健康托起了生命的蓝天。
  历史的足迹铸就了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的辉煌。上世纪,医院曾因参加抗美援朝、唐山大地震伤员救治、对越自卫反击战伤员救治而名噪一时。新时期,医院又多次参加抢险救灾,组织医务人员抗击非典和赴苏丹维和,为国家和军队的医疗卫生事业以及军民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该院组建了由41人组成的医疗队奔赴四川,参加抗震救灾3个多月,为灾区人民构筑了一道坚强的生命防线。
  回顾医院发展历程,我们有太多的感动和回忆。几十年的艰苦创业,使得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快速发展成长,驶入了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医院已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国家三级综合医院。该院先后被河南省评为“百姓最信得过十佳医院”,被济南军区评为“五优医院”,连续9年被上级表彰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首批被确定为焦作市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医院、河南省新农合定点医院,并被确定为第二军医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实习医院及新乡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经过近20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医院从规模、人才和设备建设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精神病科是全军精神疾病防治中心,心脏内外科、神经内外科、骨科、肿瘤科、口腔修复科等专业都在济南军区处于优势和前列。医院已拥有博士、硕士等高资职学科带头人8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专家136名、主治医师260名。其中,2人被济南军区评为学习成才标兵、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军队特殊岗位津贴。医院形成了以博士为学科带头人,硕士、本科为基础的人才梯次,专业力量雄厚,人才结构合理,医院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医院还先后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西门子1.5T高场强磁共振、菲利浦16排螺旋CT、IE33心脏彩超、海扶刀、光子刀、伽玛刀、大型高压氧舱、双套准分子激光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双套数字减影、美国尼高力全套电生理仪等大型医疗设备,设备总值达2亿元,使设备建设成龙配套,医院的诊治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焦煤中央医院
      1948年,伴随着共和国成立的曙光而诞生的焦煤中央医院经过60多年的沧桑巨变,如今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拥有1100张病床,49个临床及医技科室,1200多名职工,150多名高级医护专家,先后诊治病人900多万人次。
  可以说,中央医院是焦作地区“第一”最多的医院。20世纪50年代,医院成功开展了焦作市首例开颅手术和食管癌手术;20世纪60年代,医院成功开展了焦作市首例心脏二尖瓣手指分离术和断肢再植手术;20世纪70年代,医院成功开展了豫北地区首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及省内首例膀胱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移植术;20世纪80年代,医院成功开展了焦作首例五指离断再植手术和第一例游离足趾再造手指术;20世纪90年代,医院成功开展了焦作首例环枢椎骨折脱位植骨术和豫北地区首例肾移植术;新的世纪,省内首例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切除巨大脑垂体瘤、第一例保留主动脉瓣同神经血管移植治疗夹层动脉瘤等高难度、高风险手术在中央医院成功开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焦煤中央医院按照“以人带科、以科带院”的发展战略,把神经外科、关节科和脊柱外科、手外科等市场潜力大、有发展后劲的专业从骨科中分离成立了独立的学科,并且在人员、设备、场地、资金上给予优先的倾斜政策。骨科2003年建成河南省特色专科,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其中关节镜手术处于河南省领先地位;骨外科学、创伤外科学、脊柱外科学、心血管病学、神经病学、肾脏病学、眼科学、泌尿外科学、耳鼻喉科学、呼吸病学、口腔医学、神经外科学12个学科分别是河南省特色专科和焦作市重点学科及特色专科,带动了全院的科技创新。近年来,该院共开展计算机导航定位切除巨大脑垂体瘤、冠脉搭桥、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桑兰式手术治疗高位颈椎病等新技术210多项,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了连续6年煤矿工伤抢救成功率100%的优异成绩。
  特别是十七大以来,中央医院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兴建了16层门诊综合大楼,引进了64排容积CT、1.5T磁共振等7000多万元的高精尖医疗新设备;建成了省内一流的层流净化手术室、介入治疗室、ICU病房和消毒供应室等硬件设施,使中央医院的技术水平、设备水平、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都达到了同级医院的先进水平,赢得了焦作市唯一的“河南省三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年暨“三优一满意”先进单位的美誉。

 


焦作市中医院
      焦作市中医院创建于1976年,从建院至今历届领导班子一直致力于把祖国医学的精髓同现代科技相结合,在继承发扬中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如今,医院已发展成为中医药特色明显,中西医结合优势突出,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该院建筑面积19959平方米,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86名、病床210张、住院病区10个、专科门诊32个、医技科室21个;拥有省级重点医疗学科中风科、市级重点医疗学科中医骨伤科、市级特色专科康复科和不孕不育科以及糖尿病、肾病科等5个院内重点科室;配备有氩氦刀、海扶刀、双螺旋CT、CR、三维彩超等国内外领先设备150余件。
  在治疗疾病方面医院大胆创新,采用传统的中医秘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一系列中药制剂,“启智开窍胶囊”获得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近年来,该院康复科运用传统的“冬病夏治”理论开展三伏天隔姜灸,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取得显著疗效。小儿科利用中医制剂内服和外敷治疗小儿厌食、积滞、顽固性哮喘、小儿肾病等均取得了较好疗效。该院还以省肿瘤医院著名肿瘤专家庄競来院挂职锻炼为契机,成立了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委员会,并聘请国家中医肿瘤专家周宜强教授为名誉主任委员,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创造性地推出“肿瘤微创综合治疗方案”,在肿瘤的治疗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该院积极与省内外科研单位协作,成立了焦作市脊柱微创中心、中国烧伤创疡焦作医疗分中心、焦作市中医正骨中心、焦作市肿瘤血液病研究所和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专家会诊中心。

 

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
      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焦作市惠民医院(原公费医院),始建于1983年,26年来,历任院领导奋发图强,带领广大职工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把一个学科建设少、医疗水平薄弱的医院建设成如今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二级甲等医院。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2007年以来,医院新的领导班子组建后,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态度进一步改善,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呈现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的可喜局面。
  该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目前开设床位300张,拥有大型医疗设备200余台(件),设有20余个医疗科室。作为焦作市唯一一所综合二级甲等医院,该院本着“医疗水平高、收费价格低”的办院宗旨,始终坚持真正为民、真心惠民,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医疗服务。
  在抓好软件建设的同时,近几年医院斥资引进了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为专科发展提供了设备保障。在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强有力的支持下,该院还开展了腰椎滑脱椎间盘突出病椎管狭窄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入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高位食道癌切除术等新业务,使医院专科建设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

 

焦作卫生学校
      河南省焦作卫生学校创建于1951年3月,是省内建校最早的中等卫生学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88.87亩,建筑面积69678.1平方米。教职工364人,其中高级职称54人、中级职称73人、研究生学历23人,拥有5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5名省级骨干教师。
  焦作卫生学校现开设有护理、医学美容技术、英语护理、卫生保健、五官技术、眼视光技术、助产、口腔工艺技术、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影像等11个专业,在校生达4164人。
  该校有普通实验室近33个、多功能实验室1个;拥有全省最大的护理实训楼,学校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所有教室、实验室均实现多媒体教学。
  该校逐步从以中专教育为主,发展到以“3+2”大专教育为主,中专教育、联办教育、远程教育、短期培训班教育为辅的多层次、多渠道办学模式,招生人数逐年增长。
  该校护理专业开办于1953年,为省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护理专业学生占在校生的70%以上。2005年,该校护理教师在“河南省中等卫生学校首届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团体第一名。在焦作市护理专业毕业生技能操作大赛活动中,该校毕业生连续两年囊括了全部奖项,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2008年,学校确定美容专业为特色专业,制订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探索了“以适应市场需求,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并重、知识学习与养成教育并重、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重”的教育模式,目前该专业毕业生实现了带薪实习、工学结合的目的。
  学校加强了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专业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多年来,该校先后获得了“省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焦作中医药学校
      焦作市中医药学校是河南省最早成立的中等中医药学校之一,是一所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短期培训为一体,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中医药中等职业学校。
  近年来,学校坚持突出“就业导向、适应市场、能力为本、实践为重”的职教特点和中医药特色,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中医药人才为目标,加大内部教学改革力度,适当压缩理论课教学时数,狠抓学生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同时,学校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以研促教。近年来,学校共获省市级科研成果35项,出版教材、著作90余篇(部),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办现代医学远程教育;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开办“3+2”分段制专科教育,与河南中医学院联合开展成人专科教育,通过与高校合作,拓宽了办学渠道,提升了办学层次,满足了学生的求知需求。
  该校通过开展在校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实施订单培养等措施,保证了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并坚持工学结合,努力推进学生带薪实习,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途径,使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目前,学校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拥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化教室、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教学场所,图书馆藏书近10万册,有19个专业实验室,12所教学实习医院,4家校企联合办学企业,为社会培养了2万余名合格的基层中医药卫生人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省级重点中专”、“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焦作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走过了60年的辉煌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焦作市县、乡、村各级建立起了计划免疫服务网络和疫苗储藏运输冷链系统,全市儿童免疫接种率连续10余年保持在95%以上。自去年起,全面实施河南省扩大儿童免疫规划,适龄儿童常规免费接种疫苗扩大到11种,可以预防12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治成果显著,各项控制指标均达到了国定、省定标准;疫情报告网络健全高效,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的日、月、季度和年动态分析,全市完全实现了疾病监测和报告系统“平台到县,网络到乡,触角到村”,传染病个案病例从发病到诊断平均间隔缩短至1.4天,从诊断到报告平均间隔缩短至2小时以内,传染病卡片从报告到审核平均间隔缩短至30分钟以内。全市网络直报及时率和审核及时率在98%以上;应急反应处置准确快捷,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预案,组建了快速反应队伍,做好了应急物资储备工作,该市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及时率、原因查明率和有效控制率均达100%;结核病防治惠及全市,从新中国成立前结核病患病率5000/10万、死亡率230/10万分别降至1979年的710/10万和35/10万;职业病防治成绩斐然,成为省卫生厅首批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乙级资质机构,确立了焦作唯一的职业卫生服务和防治研究的指导地位,拥有了较强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
  技术力量和仪器设备明显加强。近10年来,中心检验工作有了量和质的飞跃,该中心新建了检验楼,设立了化学分析室、仪器室、万级洁净实验室、局部百级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检验室、HIV初筛和确证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检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购进配备了进口原子吸收仪、气相色谱议、液相色谱仪、原子荧光议、流式细胞仪、酶标仪、基因扩增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血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等。目前该中心共有检验人员近30人,稳定了焦作地区检验中心的地位。PCR实验室在今年发生的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中,承担全市所送标本的检测工作任务,为病人防治和防控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51年,是该市唯一一家集妇幼保健、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承担着焦作6县市5区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任务。医院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现有职工394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127名。1997年成立全市首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现为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分中心,相继开展了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新生儿全身换血、经幽门鼻十二指肠喂养术、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注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机械通气等技术,已成功抢救各类危重患儿1000余例,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8.8%。2002年,成立的焦作市生殖医学中心是该市唯一经省卫生厅批准开展人类生殖辅助技术的医疗机构,成功开展了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生殖辅助技术,帮助成千上万名不孕不育夫妇圆了“父母梦”。同年,成立了脑瘫康复治疗中心,开创了焦作市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之先河,为几百名小儿脑瘫患者及家属带来了福音。2003年,成立了焦作市孕产妇管理网络,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乙肝、心脏病、妊娠合并脂肪肝、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疑难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在98%以上。2006年,成立了焦作市乳腺病防治中心,几年来为该市乳腺病防治作出了积极努力。2008年,成立了焦作市儿童重症救护中心,开展了危重症早期识别、心肺功能快速评价,使危重患儿早期获得了及时治疗,特别是NCPAP辅助通气、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骨髓腔输液等急救技术的开展,使危重患儿的生命有了可靠的保障。同时该院在儿童重症救护、呼吸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病、肾脏病等方面形成专业优势。

 

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
      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焦作市肝病医院、焦作市传染病医院)始建于1983年,是焦作地区唯一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担负着焦作6县市5区340万人民群众的传染病防治任务。该院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有床位150张,设置临床科室6个,医技辅助科室10余个。
  医院现有职工18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0名、高级12人、中级职称60人,人才层次高、结构比例合理。医院现有罗氏定量PCR扩增仪、彩超、大型X光机、日本奥林巴斯V70电子胃镜、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鸟牌呼吸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等大中型设备。分子实验室是经国家卫生部首批验收的全国5家标准实验室之一,在河南省是第一家。彩用PCR定量检测乙、丙型肝炎病毒含量,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年年获优,检测结果极具权威。
  该院始终走在传染病诊治前列,肝病专科为市级重点学科、中医肝病专科为市级重点特色专科。围绕肝脏疾病,加大科研投入,突出中西医结合,先后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黄疸、肝硬化、肝纤维化等技术;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介入治疗、脾动脉栓塞、晚期肝癌非手术治疗、肝硬化腹水回输;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肝、脂肪肝等,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治疗方法。该院各类传染病综合治愈率达98%,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6.8%,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痢疾、伤寒、脑炎、出血热、艾滋病等传染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为应对焦作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院努力提高传染病的救治水平,完成政府交给的救治任务,为焦作市传染病防治事业作出了贡献。

 


焦作市五官医院
      焦作市五官医院创建于1984年,是河南省唯一一所经省卫生厅批准注册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于一体的五官专科医院,设眼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准分子治疗科4个临床科室和6个医技科室,是焦作市首家扶贫定点医院,也是河南省眼科网络中心焦作分中心、河南省白内障复明焦作分中心、卫生部健康快车焦作站基地医院、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定点医院和全国十佳百姓放心医院。
  几十年来,该院从十几个人、几间平房发展为如今的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职工130人的大型专科医院。该院眼科是焦作市的医学重点学科,耳鼻咽喉科和口腔科是焦作市医学特色专科。特别是2002年以来,该院斥资近1000万元购置了一大批世界先进专科设备,采取高科技打造强势专科品牌,先后引进五官医疗专业研究生3人,培养在职研究生4名,引进本科学历者16人。
  为全面加强医院管理,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2009年,该院新班子提出了“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促进发展”的12字方针和“院有特色专科、科有特色专病、病有特色专药、人有特色专长”的“四有特色”发展理念;完善制度,强化教育培训,狠抓执行力建设,注重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挖掘业务深度、拓展业务外延,努力开发服务市场,积极投身公共卫生事业,打造焦作市过硬的五官专科服务品牌。

 

焦作市卫生监督执法局
      焦作市卫生监督执法局组建于2005年11月,经过几年来的改革探索与实践,该市已组建市级卫生监督机构1个、县市区级卫生监督机构11个,卫生监督员达377人。
  不断创新、调整监管思路,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焦作市餐饮业推行了“阳光卫生监督”模式;在有害职业场所实行告知提示;在对医疗机构监督方面,实行卫生监督巡查制度,推行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和告知提示等。这一系列措施,使该市由传统单一的卫生监督人员监督转变为社会公众参与的多元化卫生监督,为建立卫生监督工作长效机制作了有益尝试,引起了省、市媒体的广泛关注,受到了消费者、经营者的欢迎和政府的认可。
  经过岗位培训和设备更新,焦作市卫生监督执法局建立一系列快速检测方法,为作好大型活动卫生保障与应急事件处理、防止发生群发性食物中毒,以及在应急事件处理中快速筛查食物中毒可疑因子,提高快速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了保障。在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该局适时采用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及时发现可疑问题,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达到现场检测与实验室检测的有益互补。目前,卫生监督执法局已能对食品急性中毒物质、慢性伤害物质、食品加工、储藏及运输安全度、微生物等四大类50余种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该局自成立以来,圆满完成了胡锦涛总书记来焦视察、“一赛一节”等100余次重大活动的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任务,先后荣获“全省卫生监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卫生系统‘四五’普法暨依法执业集中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

 

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
      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前身是焦作铁路医院,是一个有职工250人、床位180张、固定资产2680万元、中级职称80人的二级乙等非营利性综合医院。医院管理规范,收费合理,作风优良。
  医院先后投入1200多万元建成了集门诊、医技、临床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医疗综合楼,投资数千万元引进了一大批高精尖设备。
  该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战略,通过选送技术骨干到全国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引进高技术人才,邀请本地、外地知名专家、著名学者来院讲课、会诊、查房、指导手术等,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多层次成熟的人才梯队,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院精神病科被评为唯一的“市级特色专科”,并且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心理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先后承担10多项铁路局科研课题。该院五官科作为郑州铁路局重点专科,在原有基础上又成立了耳鼻喉科和鼾症治疗中心,2008年开展的“大剂量的尿激酶和纳络酮治疗突发性耳聋”荣获焦作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该院还成立了焦作市最早的偏瘫康复科,填补了焦作市空白,目前已经成为焦作市中医特色专科;在脑血管后遗症治疗方面,利用PT、OT的训练功能,效果显著,多年来,累计治疗病人1300多例,让一个个偏瘫病人重新康复,降低了致残率。

 

焦作市中心血站
      焦作市中心血站始建于1994年10月,是经河南省卫生厅批准执业的全市唯一的采供血机构,肩负着焦作6县市5区的采供血任务及县市级供血库和输血科的业务指导工作。
  从租来的业务用房到现代化业务综合大楼及配楼的投入使用,从血液检测全部手工加样到全自动技术应用,从骑自行车送达血液到现代化的送血车队,焦作市中心血站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建站15年来,无采供血事故发生。该市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手段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引进新业务、新技术的同时,焦作市中心血站十分注重对采供血业务的科学研究工作,把科研探讨作为引导血站发展的助推器,并取得初步成效。2005年11月,血站的《两种方法检测ABO血型比较》和《洗涤红细胞制备方法改良》2项科研课题,荣获焦作市科技成果。2006年9月,《洗涤红细胞制备方法改良》获焦作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如今,血站已形成覆盖了从血液采集、储存、制备、检测到运输供应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成为管理较为科学规范、向着全面建设现代化迈进的血站。

 

焦作市第六人民医院
      焦作市第六人民医院(焦作卫生学校附属医院)于1958年建院,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急救于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几十年来,医院加大了硬件建设,环境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诊疗科室设置齐全,日趋完善,拥有30个临床、医技科室,并先后增加了多种高端医疗设备,为患者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了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医院每年投入2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现在,医院拥有职工227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58人。医院先后购置了美国产GE-Fi螺旋CT、日本富士X线数字成像系统、多参数监护仪、多功能监护仪、飞利浦HD11彩超等多种高端医疗设备。
  该院不断加强新兴科室建设,在发挥传统优势专科如心内科、骨外科等作用的同时,继续巩固发展疼痛科、血液净化中心、显微外科等新兴科室的重要作用。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目前医院开展了静脉溶栓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血流稀释疗法、脑梗塞溶栓治疗、脑出血微创碎吸术、肿瘤手术、化疗、断指(趾)再植、人工关节置换、颈胸腰脊椎手术、膀胱癌根治术、脑瘤摘除术等,其中脑外科开展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具有操作快捷、创伤小、恢复快、花费低的特点,是该院在抢救急危重颅内血肿疾病上的新突破。自1998年以来,医院先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几十余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60余篇,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项。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