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专病门诊取代专家门诊 |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大 中 小] |
近日,卫生部为了解决挂号难问题,出台了预约诊疗的新政,一时成为了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笔者认为,预约诊疗可以缓解挂号难,但并非治本之道。预约门诊在不少医院已开展多年,但不能根除挂号难,相反出现了一些“副反应”,不但预约门诊比例不高,甚至还出现了信任危机。 专家门诊是造成挂号难的根源 目前医院的门诊主要分为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普通门诊不存在挂号难的问题,难就难在所谓的专家门诊。原本医院没有专家门诊,但不知从何时起专家门诊一下冒了出来,如今,即便是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甚至个体诊所都挂起了专家门诊的招牌。不少医院普通门诊病人寥寥,专家门诊则人满为患,还有一些医院开设了特需门诊,挂号则更难。于是,“号贩子”和预约中介靠专家门诊大发横财,专家号成为抢手货,这与其说是社会的进步,不如说是医疗市场的扭曲。 由于目前没有专家门诊的建设规范,有些专家门诊管理混乱,鱼目混珠现象严重,披着专家外衣欺骗和坑害病人的专家门诊不在少数。因此,笔者建议,在专家门诊建设规范出台之前,应取消专家门诊,设立专病门诊。取消专家门诊既可以彻底根治挂号难的顽疾,又让号贩子和不法中介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专病门诊取代专家门诊是医学发展趋势 生命科学的复杂性是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无法比拟的,一个学科的专家不可能对整个学科都“专”,许多专家只能定位在某某病专家。如今,各大医院的硕士、博士成群,单病种循证医疗发展迅速,建立专病门诊为病人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是符合患者根本利益的。历史地看,专家门诊只是缺乏“专家”的那个时代的特定产物,而专病门诊则是新时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适应社会需求 创新就诊模式 由于许多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不太了解,对医院的门诊分科更不了解,绝大多数病人根本不需要挂专家门诊,但没有人指导他们该如何就诊。所以,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应将传统的“普通门诊——专家门诊”模式转变为“普通门诊——专病门诊——会诊门诊”模式。 笔者建议,凡是初诊病人应全部挂普通号,首诊医生若在诊疗过程中发现该病种不是自己的专长,或对治疗存有疑问,必须立即转入专病门诊,由对口的医生为病人做更好的治疗。如果当天没有对口的专病门诊则需做好预约、登记工作,而转入专病门诊不需重新挂号。复诊病人可以直接挂专病门诊号。如果一个病人患有多种疾病或病情较复杂,则转入会诊门诊,由相关专家联合会诊,病人按规定支付会诊费。 虽然取消专家门诊会暂时造成医院挂号费上的一定损失,但它净化了门诊挂号环境,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岂不是医疗市场的优化和进步?(摘自《健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