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文摘版——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文摘版第104期第1版
 
2009年文摘版第104期第2版
 
2009年文摘版第104期第3版
 
2009年文摘版第104期第4版
 
 

糖尿病足溃疡的综合治疗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病因是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及各种损伤,合并感染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湿性坏疽、混合性坏疽,肢端溃烂、感染化脓等。
内治法
      急性感染期   症见:足部红肿破溃流脓疼痛,疮面可见脓性分泌物,多有恶臭,严重时可见足趾发黑,疮面深达肌肉、肌腱,合并骨髓炎等;大多伴有发热恶寒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舌红或绛,苔黄厚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方用四妙散、四妙勇安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苍术15克,黄柏10克,苦参6克,土茯苓30克,川牛膝10克,忍冬藤15克,当归12克,玄参12克,生甘草6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5克,败酱草15克。热毒盛者加紫花地丁、天葵子;排脓不畅可加皂刺、穿山甲,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徐长卿。
      缓解期   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局部肿胀消退,脓液减少,恶臭消失,肉芽生长缓慢。药用:黄芪30克,鸡血藤15克,苍术15克,黄柏10克,土茯苓30克,川牛膝10克,忍冬藤15克,当归12克,玄参12克,生甘草6克,赤白芍药各12克。
      恢复期   症见:局部溃疡红肿症无,基本没有脓性分泌物,肉芽生长良好。治以宜气养阴,养血活血,兼清余毒,方用人参养荣汤化裁。生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鸡血藤15克,当归12克,石斛15克,天花粉15克,陈皮10克,土茯苓30克,忍冬藤15克,红花10克等。
      临床实践中,活用消、托、补三法,疾病初起,邪毒壅盛,其重在消;中期正邪互搏,重在托毒外出;后期气血虚亏,重在补益扶正,尤须注意余毒留寇,兼顾清热解毒等用。
      同时在治疗上要中西医结合,如严格控制高血糖;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改善血液循环,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凝,促纤溶,扩张血管等;改善患者体质,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等。
外治法
      分步清创,通畅引流   采取渐进之法,在全身治疗控制血糖和感染的情况下,逐步清除坏死组织。在清创的过程中,要注意必须引流通畅,当局部有积脓时,必须及早切开引流,敞开脓腔;局部有窦道时,要注意避免引流过浅过紧,卷曲阻塞窦道,妨碍排脓;引流条内可应用抗生素,直接抑制细菌繁殖生长;脓腔较深时局部可敞开创面;有条件者可给予高压氧和红外线照射。
      局部换药   换药时,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溃疡创面周围,由内向外清除溃疡周围浮皮和分泌物,再用呋喃西林棉球消毒溃疡创面,然后外用无菌纱布盖贴溃疡创面,或撒布生肌散,再外敷红油膏纱布包扎,以提驱腐脓。每天换药1次。创面较深或有窦道时应先用双氧水冲洗;亦可局部使用九一丹、八二丹等药物。对于中后期感染好转、分泌物减少的溃疡创口,重点在于促进局部肉芽组织的生长,使用康复新液加胰岛素局部湿敷,方法为康复新液与胰岛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局部消毒后,将吸收了混合液的无菌敷料外敷患足,每天1~2次。
      其他   如坏死肌腱、死骨的处理,植皮,皮瓣转移,血管重建等。
      在整个治疗过程还应加强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避免或减轻溃疡部位受压负重,提醒患者注意穿鞋舒适度,保暖,防止烫伤、冻伤及其他意外损伤等。
   (摘自《四川中医》   王均  夏城东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