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文摘版——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文摘版第104期第1版
 
2009年文摘版第104期第2版
 
2009年文摘版第104期第3版
 
2009年文摘版第104期第4版
 
 

艾灸治胃痛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胃痛多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主要表现为空腹痛或是餐后上腹饱胀痛。除了药物治疗外,艾灸治疗也有一定效果。灸治胃痛以中脘、足三里穴为主,肝气犯胃者加期门穴,脾胃虚寒者加胃俞穴。
      一、足三里穴   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主治:胃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胃穿孔、胃癌等重症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用本法灸治,均能立即止痛。
      二、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主治:胃痛,反胃吞酸,呕吐,消化不良。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三、期门穴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方,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胸肋疼痛,乳腺炎。灸法:艾条灸3~5分钟,艾罐灸10~15分钟。
      四、特效反射区   在手掌第四掌骨和钩骨的交界处。主治:胃下垂,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
       注意:灸疗期间忌食辛辣生冷刺激之物,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不可灼伤皮肤。
         (摘自《家庭医生报》   张   涛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