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文摘版——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文摘版第104期第1版
 
2009年文摘版第104期第2版
 
2009年文摘版第104期第3版
 
2009年文摘版第104期第4版
 
 

五腧穴为主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症候群,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五腧穴是特定穴之一,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要穴,包括井、荥、输、经、合五类穴位,这些穴位对头面躯干的标部及其所属的内脏和器官产生重要影响,也是经络之间联系的一种枢纽。经过67例患者以五腧穴为主针刺治疗,效果满意。
      针刺方法:取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内关、三阴交,以此组穴为主穴,并辨证采取相应的补泻手法及配合他穴。操作:皮肤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视情况轻重可增加疗程。
      67例患者中,显效47例,占71%;有效16例,占24%;无效4例,占6%。总有效率94%。
      高血压病为内科常见病之一,以血压增高为其主要特征,多因情志不遂、肾阴亏虚、肝阳上亢而致。中医认为肝为刚脏,属木,赖肾水以涵养,若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肝阳偏亢;或因肝郁化火、肝火内炽,甚则肝风内动以致风火相煽,故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肝阳亢盛,易于夹痰上扰,故朱丹溪说“无痰不作眩”。由于肾藏元阴元阳,二者互相依存,阳病可以损阴、阴病可以及阳,最后导致肾阴虚或阴阳两虚,故利用五腧穴的特性及“阴阳互根,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的理论选取手足肘膝关节以下的七个穴位以调和气血、通经活络、清热开窍,以期达到阴平阳秘,则诸症自愈。且此治疗方法的穴位均在四肢,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又无损伤内脏之忧,值得推广。
            (摘自首席医学网   俞   华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