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工资改革后医生收入只增不减 |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大 中 小] |
龚明(化名)读完医学本科后,被分配到了北方的一家中型医院。“我们现在就是基本工资加效益工资。基本工资是由学历、职称、工龄、岗位决定的。效益工资嘛……”说到这儿,他有些躲闪。 “你所指的效益工资是不是和处方用药量有关?”在记者的追问下,龚明笑着默认了。 龚明有着医生们普遍存有的无奈:财政只给医院拨一部分款,还有很大一部分开销需要医院自己解决。医院也只好动唯一的“顾客”——病人的脑筋。“我们科室上个月就没完成医院规定的‘任务’,结果不光奖金泡汤了,基本工资还被扣了一部分。我忙了一个月,工资卡里只有2000出头进账。” 从网上看到关于绩效工资改革的消息,龚明心想“兴许要跟这种无奈的日子说再见了”。可欣喜很快就被惶惑代替了:“绩效工资到底咋评价?由谁来评价?能保证公平不?” 龚明和几个从医的朋友沟通了一下,惶惑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多出来几条。除了担心医生的工作强度和医术水平没有办法具体量化,他们更担心由于国家财政拨款不足,地方财政收入低的区县,还得靠医院自筹经费,那么绩效工资就难以实现公益性的导向了。 9月8日,在国新办就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卫生事业发展成就举行的发布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将极大地推进医改的进程,特别是在基层,对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的目标将起到同步、协调的推进作用。“今年3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要实行基本药物的零差率销售。对大型医疗机构而言,如何在坚持公益性的同时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一个难题。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在缓解群众看病就医压力的同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 陈竺指出,要在医疗机构实行有利于发挥激励机制的人事考评制度。医疗费用按照次均来计算,次均的门诊费、次均的住院费用能够被控制住,同时医务人员技术服务的价值又能够得到充分肯定,他们的收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通过提升效率,一个医务人员在将来能够干现在一个半人甚至两个人的工作,他的收入能够达到现在收入的1.2~1.5倍,这样既能够控制费用,又能提高收入。当然这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系统地设计并在改革当中进行探索。”陈竺的表态,或许能给医务工作者吃颗定心丸。 (摘自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