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下阑尾切除术体会 |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大 中 小] |
阑尾切除术一般不难,而对因解剖变异的后位阑尾、系膜过肥过短阑尾、形成包块的阑尾(简称特殊阑尾),以往采取逆行法切除,但这种方法损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效果差。我院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收治这类阑尾十几例,采用黏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手术方法为体位、麻醉切口同常规阑尾切除术。进腹腔后探查阑尾证实为特殊阑尾。沿结肠带汇合终点找到阑尾根部,距盲肠0.5~1厘米处,半环形切开阑尾根部浆肌层直达阑尾黏膜。弯血管钳环形分离浆肌层与黏膜间隙。血管钳穿过黏膜后层钳夹、提拉黏膜远端,使黏膜远端从浆肌层脱出1厘米。用另一把血管钳钳夹后,从两钳间切断黏膜。距阑尾基底0.5厘米处荷包缝合。将近端阑尾黏膜翻入盲肠收紧荷包打结,外加“8”字浆肌层加固。提起黏膜远端,用血管钳沿黏膜与浆肌层间隙环形分离,边分边提边吸使整条阑尾黏膜取出。留下的阑尾浆肌层腔内的渗出液,吸尽即可,关闭腹腔。 黏膜下阑尾切除术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许怀谨医生倡导的针对特殊阑尾的一种手术方式。该术式是阑尾逆行切除法的改进与创新,使特殊情况下的阑尾在临床手术当中的难题,得以有效解决。因解剖变异、发病时间、炎症程度、复发次数等多种因素,导致阑尾位置过深,系膜过肥过短,黏连紧密,炎性包裹,构成特殊阑尾。如强行切除,则可能造成阑尾残株,周围组织器官损伤、血肿等并发症,后果严重。 阑尾发病首先累及阑尾黏膜。黏膜下阑尾切除术切断了炎症病灶与盲肠腔的通道,清除了感染源,浆肌层炎症随着感染的控制而吸收、消散。黏膜下阑尾切除术的关键是正确找到阑尾根部,遵循沿结肠带汇点终点之解剖,结合用手触膜感知,浆膜小切口分离的方法确定阑尾根部。切忌盲目寻找,而造成不必要的组织器官损伤。黏膜下阑尾切除术的手术要点:在阑尾基底部切开阑尾浆肌层至黏膜层后,从阑尾浆肌层与黏膜层的自然间隙进行分离,做到轻分、轻提、轻吸,切忌动作粗暴。 黏膜下阑尾切除术体部头部不分离不游离,对阑尾领近组织器官干扰少无损伤。手术能一次完成,省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适于基层医院应用。 (摘自《中国乡村医药》 罗焕章 高剡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