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文摘版——电子版
 版面导航
 
 

谨防中药过敏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西药有过敏反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对中药的过敏反应却有所忽视,甚至有人认为,中药大多是植物药,药性平和,副作用少,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但事实上,中药使用不当所造成的危害与西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此务必要高度注意。
      皮肤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麻疹样皮疹、多形红斑、湿疹样皮疹。常见的致敏中药有:煎服的蒲公英、熟地、木香、砂仁、金钱草、瓦楞子、土鳖虫、天竺黄等;冲服的生蜈蚣粉;口服的复方丹参片、牛黄解毒丸(片)、犀黄丸、回天再造丸、六味地黄丸、小活络丹等;外敷的五虎丹、石膏粉;肌肉注射的板蓝根、柴胡注射液等。
      局部过敏反应  如口服六神丸、枇杷膏,可以引起喉头水肿,部分人接触枯矾的部位会出现过敏的丘疹。
      全身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胸闷气短、血压下降等,严重者可致心律失常、溶血反应,也可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症状,甚至出现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后果则不堪设想。容易引起此类过敏反应的药物有:口服的牛黄解毒丸;肌肉注射的板蓝根、穿心莲、柴胡;静脉滴注的复方丹参液等。
      为预防中药过敏,在购买药物前,应详细了解药物成分、性能及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用药时,要遵医嘱对症用药,切不可自行其是。用外敷药时,还要注意用药方法,先从小片试验,观察24小时后,再扩大使用面积。如果在用药时出现过敏反应,应当立即停药,马上采取抗过敏治疗措施。症状轻微者,可服用苯海拉明、扑尔敏等抗组织胺药;症状较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使用强的松、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
      需要注意的是,要认真区分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和疾病出现的症状,不要把过敏反应看成是疾病加重而再加量用药,这样只会加重过敏反应。尤其使用中药针剂出现过敏反应较多,症状较重,所以家庭最好不要使用,如果确实需要,应当到医院接受治疗,以免发生意外。
         (摘自《健康生活报》)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