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文摘版——电子版
 版面导航
 
 

“辟谣”根治不了乙肝歧视

来源:医药卫生报乡村医生电子版      [字号: ]

    取消事实上已成为就学、就业门槛的乙肝“两对半”检测,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合法隐私,比简单的“辟谣”更重要。
    如果不是关系整个社会的“爱与哀愁”,牵涉上亿人群的基本权益,很难想象,一条关于“取消乙肝检测”的消息,会掀起如此猛烈的“新闻风暴”,激发如此广泛的社会情感。
    日前,针对一位乙肝权威专家透露的“在常规体检表中取消乙肝‘两对半’检测”,卫生部新闻发言人紧急“辟谣”,称这并不代表政府意见,“如果卫生部就此出台相关政策,将有一个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
    及时厘清政府意见与专家观点,卫生部的辟谣体现了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但对于数量很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一“如果……将……”的表态,则意味着他们依然要在未知的希望中继续等待。
    不可否认,在消除“乙肝歧视”方面,近年来无论是专家的医学“扫盲”,还是政府的引导规范,都在不同程度上纾解着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生存困境。然而,由于认识的误区依然存在,由于法律的规定比较原则,由于违法的成本过于低廉,现实生活中间接、变相甚至明目张胆的“乙肝歧视”仍较为普遍,许多幼儿园拒绝招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宝宝,一些机关企业学校以各种理由“婉拒”乙肝病毒携带者,由此引发的不满和争端也时有耳闻。
    “乙肝歧视”重要的“载体”,就是常规体检报告中的乙肝“两对半”检测项目。这一在专家眼里“毫无必要”的体检项目,却在实践中不断消解着《公务员法》、《就业促进法》等多部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成为“乙肝歧视”的直接“帮凶”。道理很简单,作为“理性”的机构,当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相关信息赫然在目时,恐怕很难抑制直接歧视或者隐性歧视的冲动。
    与其他禁止性规定相比,取消事实上已成为就学、就业门槛的乙肝“两对半”检测,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合法隐私,不仅可操作性更强,也有源头控制的价值。这就是为何“取消乙肝检测”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共鸣,甚至让许多人“激动地哭了”的原因所在。对此,有关部门在紧急“辟谣”之外,更重要的,恐怕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俯下身去正视并妥善处理这张加剧“乙肝歧视”的体检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乙肝歧视”的消亡只是时间问题。但对于数量很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而言,通过取消“无关体检”来避免歧视,诉求又是那样的迫切。及时回应百姓呼声,是现代政府的重要功课,既体现着对公民合法权益的珍视,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毕竟,公正到来得越早,就越符合公正的本意;而对少数人权利的保护程度,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对“取消乙肝检测”的辟谣,还是对“开胸验肺事件”的督导,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简单个案的处置与反思,更是行政理念的革新与重塑。
               (摘自《人民日报》)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