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邓州市卫生局局长赵飞 本报记者 乐 山 王 平 邓州市拥有168万人口,如今已有150余万人拥有了健康档案,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拥有了电子健康档案,占总人口数的90%。 这只是邓州市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市的很多经验被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150万人拥有健康档案 记者:近年来,国家重视基层卫生保健工作,逐步在全国推行居民健康工作。据了解,邓州市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 赵飞:目前我们已经为90%的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人数达到了150多万,邓州市在这方面的很多经验已经被向全国推广。 我们根据新的医改方案精神,按照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要求,从今年起,在城乡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集中5月、6月、7月这3个月的时间,以登门服务的方式,以健康宣传和免费健康体检为内容,为全市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且广泛推行电子档案。 在今年7月举行的全省县级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上,我们县作了经验介绍,受到广泛的关注。 900个村卫生所全部达标 记者:邓州的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工作进度较快,目前已经推进到了什么程度? 赵飞:我们市总面积2294平方公里,共有28个乡镇578个行政村,地广人多,目前全市共900个村卫生所已经全部建成并达标,其中南阳市示范村卫生所达506个。 作为“网底”的村级卫生组织得到了加强,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彻底改变了农村卫生“脏、乱、差”的旧形象。这样的发展变化,得益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省卫生厅的“五大工程”,给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 记者:在村卫生所的管理上,有没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赵飞:在以前,村级卫生组织存在着分布极不平衡、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有些经济条件好的行政村,同时存在3~5家卫生所,而有些经济条件差、地理位置偏僻的行政村,甚至连一家都没有,致使部分地区村级预防保健工作处于“真空”状态。 2006年以来,我们抓住实施新农合的机遇,从整合资源入手,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村级卫生组织规范化建设”活动。首先是推行一体化管理,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功能、统一药品供给、统一管理和统一标示。其次是进行科学规划,原则上坚持一村一所,5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增设一室。再者明确村所职责,做好引导,解决了村卫生所受经济利益驱使重医疗轻预防的问题。 2.28亿元投资推动卫生发展 记者:我们注意到,邓州的各级医疗卫生组织都建设得比较不错,请问这里面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赵飞: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以2009年为例,我市共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了2.28亿元资金。特别是对于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邓州市委、市政府把其作为全市的十件实事之一。 在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上,我们采取了“四点投入法”,即村医多投一点、村集体扶持一点、市政府补助一点、政策倾斜一点。 99.9%的农民参加新农合 记者:邓州市的卫生工作还有哪些亮点? 赵飞:最突出的要数新农合工作。2009年我市农民的参合率达到了99.9%,据统计,1~8月份平均住院补助率达48.6%,比南阳市平均住院补助率高出10个百分点,在全省也属于比较高的。由于我们的监管比较严格,新农合工作运行健康平稳,参合农民满意度达99%。 记者:您认为,在邓州市卫生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卫生局工作最核心的经验是什么? 赵飞:最核心的有三点:向领导汇报好,把工作落实好,为群众服务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