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以不规则心脏搏动为主要特点。心房颤动时心房各部分呈现一种快速而紊乱的颤动,每分钟350~600次。据统计,我国心房颤动患者数量约800万~1000万,60岁以上是高发人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房颤动患者的数量还会增长。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可有效降低心房颤动的危害。 一、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最先出现,此时做个心电图即可明确诊断。心房纤颤从最初出现到严重发病一般需10年左右。 二、血栓是心房颤动最危险的因素。心房颤动动发作时,心房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血液滞留在心房内,血栓形成概率增高。如果血栓离开心脏进入血液循环,可以阻塞动脉,导致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中断:血栓流入脑动脉可以导致卒中,这是心房颤动患者的最大危险;有些心房颤动患者会有呼吸急促、眩晕等症状。因此临床医生要重视心房颤动的诊治,尤其要预防由此引发的卒中。 三、在心房颤动确诊后要及时治疗。心房颤动的治疗主要目的是尽快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将患者心室率控制在相对正常的范围内,并预防血栓形成。主要治疗药物有华法林,起抗凝、转复心房颤动和控制心室率等作用,可预防卒中的发生。症状严重的患者,可采用导管消融术治疗。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心房颤动患者接受了导管消融根治术。这种方法是围绕左右两侧的肺静脉进行连续消融,从而在左右两侧分别形成环状的消融线,以此来阻断引发心房颤动的不规则电活动,从而达到根治心房颤动的目的。随着三维电生理标测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导管消融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导管消融术创伤小、安全系数高。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 四、重视术后复诊和随访。(马长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