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医学生成长为如今声名远扬的医学专家?1985年毕业于原河南医科大学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俊教授在论坛上作的主题为《成长、感恩》的发言给出了一个圆满的答案。 王俊说:“我当年在大学读书时,魏太兴教授曾教育我们说,医生就像农民一样,种一季,收一季。”魏教授的话我一直铭刻在心,并且努力实践,通过我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科研成果。1992年,完成中国首例胸腔镜手术;1996年,完成中国首例肺气肿、肺减容手术;2002年,完成中国首例电视激光硬质气管镜手术;2009年,率先开展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和荧光气管镜检查术。我本人现在担任世界华人胸外科学会会长、国际食管疾病学会亚洲主席、中华医学会胸腔镜外科学组组长、《医学参考报》胸心血管外科频道主编、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副主编等职务;在医学领域著有学术专著7部,中外文学术论文200余篇。 王俊在会上坦言:“我个人的体会是,自己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师辈们的教育加上我自信的性格和淡定的生活态度所决定的。我首先要感谢土生土长在河南的我的父母,他们身上积淀的传统文化深深感染了我,使我在成长的路途上学会了自尊、自强。其次,我要感谢老师们的教育,我的校长王德炳教授曾经鼓励我、鞭策我,希望我能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夫,使我受用终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