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47期第1版
 
2009年第147期第2版
 
2009年第147期第3版
 
2009年第147期第4版
 

汇集智慧跨越合作的盛会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与会人员赞誉河南卫生发展高层论坛
本报记者 赵 炜 杨力勇 李伟强
    谁人不念家乡情?久违的记忆,敲打着心扉;熟悉的乡音,萦绕在耳边; 感奋的话题,激荡在心间——
    12月26日的下午,深冬的北京寒气袭人,然而在河南大厦四楼的会议厅,却温暖如春。河南卫生发展高层论坛的成功举行,使在京的豫籍医药卫生界领导和专家们与省内卫生界领导和专家们欢聚一堂,听乡音、叙乡情、话发展,彼此拉近了情感的距离,握紧了合作的双手。
    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秦银河中将高度评价说,河南卫生发展论坛的举办,非常有创意、有新意,体现在思路新、机制新、模式新、发展新,展示了河南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展示了河南卫生系统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决心与信心,必将促进河南卫生事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家乡人的深情厚意”
    12月26日,北京的气温在零下15摄氏度,是北京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
    一个个被邀请参加河南卫生发展高层论坛的院士、专家们,都冒着严寒如约赶来了。
    在论坛会召开前夕,记者采访了早早来到会议室的南阳籍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原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王德炳教授。王德炳教授精神矍铄,甚是健谈。他说,河南是人口大省,做好河南的医疗卫生工作非常重要,而最为关键的就是人才问题。今天在北京举办这样高层次的论坛非常好、非常重要,起到了充分凝聚医疗卫生界专家的智慧、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共促发展的效果。接着,他又自豪地说,我是南阳方城人,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家乡,文化底蕴很深厚。1955年我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留在北京工作。虽然身在京城,但我很关注家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今天来参加论坛,我的心情十分高兴,会上,我还要代表在京豫籍专家宣读支援家乡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倡议书呢。
    在河南大厦一楼报到处,来自民航总医院的呼吸内科专家李松林欣悦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李松林是原河南医科大学78级毕业生,经常与母校的老同学联系。他说,我很荣幸被邀请来参加这次论坛,共同为推动家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很高兴。
    来自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王林曾经在河南工作了很多年。他说,这次论坛能在北京举行,而且由宋璇涛副省长亲自带队,这充分说明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宋璇涛副省长热情洋溢的讲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富强河南、文化河南、美誉河南正呈现在世人面前;刘学周厅长充满激情的讲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崭新变化与取得的累累硕果,尤其是听到河南省卫生厅实施的五大工程建设,更使我们深受鼓舞,无比兴奋。
    一些在京的豫籍专家还纷纷夸赞论坛组织得非常好,工作做得很细致,安排得很周到,真切地感受到了浓郁的乡情乡韵,感受到了家乡人的深情厚谊。
    “无论我们离家多久,无论我们离家多远,总有一种情怀时刻萦绕心间”——情真意切的支援家乡医药卫生事业倡议书,深沉而又热烈地表达了豫籍在京专家虽身在京城,心却永系家乡的可贵情怀。                       (下转第二版)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