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46期第1版
 
2009年第146期第2版
 
2009年第146期第3版
 
2009年第146期第4版
 

小心身边的“反营养物质”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反营养物质”,是一个新的概念,是说加工食物中加入的一些物质,如果这些物质的摄入量高,不仅妨碍营养吸收,而且增加慢性病的危险,降低人类的寿命。
  “反营养物质”不是天然物质,没有保健作用,基本上是存在于加工食品当中,不能通过加工除去,而是人们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故意添加进去的。这些物质可能让食品颜色更漂亮、口感更吸引人,但对于预防慢性疾病有害无益。
  目前,人们最关注的“反营养物质”包括以下几种:
  反式脂肪 主要存在于含氢化植物油配料的食品,特别是焙烤食品、油炸食品和甜点、冷饮、奶茶当中,能让食品保质期延长,口感更酥脆或更柔软。它们是一类异常的脂肪酸,会干扰体内正常的脂肪酸平衡,增加肥胖、心脏病、糖尿病、老年痴呆和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危险。
  磷酸盐 存在于可乐、多种甜饮料、加工肉制品、淀粉制品等当中,能让食品口感改善,保水性更强。它们严重干扰钙、镁、铁、锌等多种矿物质的吸收,促进其排出。摄入过多的磷酸盐,会增大骨质疏松和贫血的危险,对预防高血压、心脏病也同样不利。
  铝 常常存在于煎炸食品、膨化食品、泡打粉、水发海蜇和粉丝粉条等淀粉制品当中,能让膨化、煎炸食品松脆或疏松,能让淀粉制品口感筋道。过多的铝妨碍多种矿物质的吸收,抑制免疫系统,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大脑组织的损伤,抑制骨的发育。
  合成色素 存在于各种颜色美丽的零食、甜点、饮料当中,使颜色更加逼真诱人。部分合成色素能与多种矿物质如锌、铬等形成人体难以吸收的物质,从而加剧微量元素的缺乏。有研究提示,这种状况会加重儿童的行为异常和认知障碍,如注意力不能集中、多动、攻击、学习困难等。
  亚硝酸盐 存在于各种粉红色的肉制品、餐馆肉菜、肉类熟食当中,能让肉颜色粉红、别有风味、不易腐败。它会与血红素铁结合,妨碍人体的血红蛋白转运氧气,甚至形成致癌物亚硝胺。
  如果膳食中含有大量“反营养物质”,说明膳食质量较低。不仅营养素缺乏的危险较大,而且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危险都会加大。事实上,富含“反营养物质”的食物,其营养价值通常都较低。所以,在人们摄入大量“反营养物质”的同时,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往往也处在不足状态。
  特别是对于正在生长发育、解毒能力又不健全的儿童来说,其危害会更大。让孩子远离它们,才是明智的选择。
    (摘自《卫生与生活》)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