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耗竭综合症,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由美国纽约的心理分析学家赫伯特·J·弗罗伊登贝格尔提出的。其表现为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双重疾患:心理方面,容易情绪波动,常常失眠,注意力无法集中,情感淡漠;生理方面则出现腰酸背痛,消化紊乱等一系列症状。长期紧张与压力在诱发心身耗竭综合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工作中的紧张状态如果持续数周以致数年,将给身心带来严重创伤,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等一系列病症,弱化免疫系统,直至给人致命的打击。
美国哈里斯互动民意调查结果发现,年龄在25~39岁之间的工人中,1/3的人都患上了身心耗竭综合症。其中,中年人患上该疾病的人数最多,此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被身心耗竭综合症所困扰。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的一项调查也指出,现在身心耗竭综合症对人健康的损害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重。虽然,这种身心疾病的人数还未有系统的统计数字,但已经被列入了《精神障碍的诊断及统计手册》中,被归入了“未分化身体形式症”之下。对此,美国精神科专家指出,几乎每个上班族都可能出现身心耗竭综合症,这一点值得警惕。
身心耗竭综合症患者的发病原因都大同小异。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精力,为了处理工作,他们不得不加班加点,在公司一直熬到深夜,在办公室不通风的环境中一坐就是一整天;吃快餐也成了家常便饭,甚至有人饿着肚子硬扛着;取消了私人约会和聚餐,休闲时间只想蒙头睡觉。他们完全把自己“孤立”了,人际交往少得可怜。缺乏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和沟通,让他们少了一味最重要的缓冲剂。
这些因素都会使人体警报系统亮起红灯,肾上腺就会分泌压力激素,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身体上的不适使患者的工作效率下降,他们难以集中精力,创意也越来越少,处理工作的能力也变差了,焦虑、压抑等不良心理问题也就相伴而生。另一方面,工作上无法调整的不良情绪越积越多,反过来也会将身体健康拖到崩溃边缘,出现神经衰弱、记忆力糟糕、厌食、整日病病歪歪等,甚至开始在酒精中寻找解脱。如果这两种状态交替往复,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引发过劳死。
链接:
据统计,“身心耗竭”总是降临到优秀员工的头上。这些人总是欣然接受一大堆任务,并且冲劲十足。他们每天在办公室熬到深夜,从不锻炼身体,吃快餐食品或饥一顿饱一顿,没有私人约会……在他们的世界中,工作已成为惟一目的。
身心耗竭综合症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身体和心理状况不断恶化的结果。如果你1周加班天数超过3天,连续几个周末都搭给了工作,就要小心身体罢工了。如果你一上班就觉得焦虑或压力大,处理工作时觉得比平时更困难,就要当心心理失衡了。最好找机会放松一下或找心理咨询师做治疗,一旦身心交互出问题,就为时已晚了。
危害:
身心耗竭综合症,无异于一场心理地震。专家指出,这是一种身体和心理共同出问题的疾病。无论是身体状况的恶化,还是心理的严重失衡,都会让身心陷入恶性循环。
预防:四大解脱法则
第一,给身体留出时间休息。吃一些保健食品,给自己订一个健身计划并坚持下去,保证每天睡7~8小时。
第二,给工作和生活划分比例。工作和生活也有黄金分割比例。在工作繁忙的时候,你可以留出70%的时间给工作,剩下30%的时间去侍弄花草、给家人做顿美食。你工作不太忙时,最好给生活留下40%~50%的时间。倘若你能做到这样,说明你的工作和生活大致平衡。
第三,多花时间与外界接触。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外界接触,哪怕和家人朋友聊聊天。
第四:少抱怨多适应。职场上的抱怨总是不绝于耳,这些拉长着脸干活的人,习惯怪罪于环境的不如意,妄想环境来适应自己。如果你是个没办法辞掉工作的年轻人,那是时候该醒醒了,“适应环境,改变自己”才是不二法宝。而对于中年朋友,努力做到“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
(刘旸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