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专业技术及事业管理拔尖人才 开封市陇海铁路医院院长李少清
本报记者 李 季 通讯员 刘 洁
李少清没有想到,曾经旱涝保收的开封市铁路医院要划归地方;李少清没有想到,他这个院长工作做得会如此艰辛;李少清没有想到,在他的带领下,战友们真的冲出困境为开封市陇海医院的发展撑起了一方湛蓝的天空。
受命危难之时
开封市陇海铁路医院的前身是郑州铁路分局开封医院,“铁老大”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均有别于地方医院。300余人的医院,铁路职工占据1/3,人员结构严重不合理,服务区域横跨开封、商丘两市,经营管理一贯高度计划性,使医院丧失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2001年底,铁路系统推行医疗制度改革,吃贯了大锅饭的开封市铁路医院,一夜之间,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工。多年不变的体制瞬间消失,医院陷入困局:没有了拨付资金,铁路职工由全免费治疗优待变为交现金,大多不适应,医院里一度冷清地吓走住院病人;各项业务指标锐减,亏损严重,负债高达近1000万元,药品无人供应,债务人每天8小时守在医院要帐;职工工资收入平均不到500元,专业技术人员纷纷外出务工。没有人愿意管理这样的医院,一副烂摊子摆在了时任副院长、一心想做一名好专家的李少清面前。面对几百张期待、渴望、疑惑的面孔,在医院工作了近20年的李少清最终义无反顾地迈上了这条艰难崎岖的奋斗之路。
上任伊始,开封市陇海铁路医院要抓的工作和要解决的问题成堆。多少个人去楼空的夜晚,总能看见李少清办公室里还亮着灯;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思考着如何使医院走出困境;多少个早晨,他披着第一丝朝霞到医院查看情形。他把焦虑不安藏在心底,总是微笑着描述医院的优势和特色、发展的良好机遇、光明的前景,在各种场合为干部职工加油打气。只有头上不知何时添加的几缕华发,让人感知到他肩上的担子很重。
“开封市陇海铁路医院跨行业、跨系统的变革,是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李少清的魄力尽显于此。他深入基层,召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座谈会,集思广益,给医院把脉,制定了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思路。他严抓管理、细划分工、明确任务、落实目标。他脚踏实地,突出专业优势和特色,优化设备、技术资源配置,对技术骨干的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人心涣散的局面得到扭转,好多停薪留职的专业技术人员看到医院的发展前景,陆续回医院上班。
“真诚善待每一位职工,每个人都有优点,我们要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积极性。”这是李少清最常说的一句话。他处处、事事体贴职工,切实解决职工在工作上、生活中的困难,尤其是临床一线中青年知识分子,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腾出精力为病人服务。每年春节,李少清都带领班子成员到困难职工家中嘘寒问暖,送去生活必需品,送去组织的关怀。顺民心、得民意的他用真诚的情怀暖人心,各项工作总能得到职工的支持。在医院移交开封市前,医院经营状况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总收入较之前增加了47%,病床使用率、周转率等主要指标均大幅度上升,职工工资待遇逐步提高,医院人心稳定、凝聚力高。这正是对李少清和职工以院为家、日夜操劳、忘我工作的回报。
特色引领发展
李少清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医学专家。作为内科副主任医师的他长期从事临床诊疗和业务管理工作,具有坚实、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他独立开展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脑出血”、“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脑梗塞”、“血清TSA鉴别良、恶性脑肿瘤的临床研究”等研究课题曾获郑州铁路局科技成果奖。他本人曾被授予“铁道部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员”称号。如今,尽管事务烦琐,但李少清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业务技术的追求和探索,每周都要抽出两天时间到病区查房巡诊,定期到门诊坐诊,真心面对慕名前来看病的病人,并耐心诊疗。由此,他赢得了众多病人的信任与爱戴,受到同行的尊重。
天道酬勤,开封市陇海铁路医院取得许多成绩。医院神经外科系开封市重点专科(原铁道部重点专科),已走过了40余年的艰苦创业之路。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其技术力量、专科规模、手术种类等均在区域内名列前茅,年接诊脑科病人2000余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颅内各类肿瘤的手术全部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始终保持在国内先进行列。开展动脉瘤夹闭术、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巨大型鞍区占位、复发颅咽管瘤等这些代表着神经外科高难度的手术,树立了医院在脑外科诊断治疗领域的权威地位。
经多方努力,李少清带领职工争取到“开封市脑科医院”这块金字招牌后,并没有满足现状而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以长远的战略目光拓展新的领域,组织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专家组,多次走访学习、购置新设备、研究新技术、开展新业务。以病人和临床所需为工作标准,建立了网上远程会诊中心,与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等多家单位建立协作关系,为病人就医提供了更方便的选择、更广泛的诊疗环境。筹资60余万元对脑外病区进行了扩建和改造,按三级专科医院标准建成了独立的重症监护病房。今年又成功承办了开封市神经外科学年会及临床新技术研讨班,赢得了业内人士的赞誉,显示了豫东地区神经外科龙头老大的实力。
时至今日,开封市陇海医院已成为开封市脑科医院、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临床实习基地,河南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已成为豫东地区最大的脑病治疗中心。医院集手术、介入、微创等多种诊疗方法于一体,配合康复理疗等辅助手段,给饱受病痛折磨的脑病病人带来了希望。
和谐构筑平安
在构建社会和谐平安方面,医疗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李少清院长审时度势,确定了立足社区、搞好特色服务、综合防治的发展目标。在辖区内设立了专业、标准、规范的服务中心1所,服务站2个,为社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充分发挥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成立了健康宣传小组,各科专家轮流值班,定期到社区义务健康咨询。创办了院报《陇海医苑》,每月定期免费赠予群众阅读,发挥了健康教育阵地的作用,拓宽了沟通渠道,促进了医患和谐关系的建立。
2009年2月,豫东地区手足口病疫情暴发。李少清亲自带专家组深入到辖区幼儿园、小学中,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在院内,成立了以内科呼吸专业为主的抢险救治队,在门诊新设置了标准化感染科,做好技术力量和物资的储备。迅速开设筛查门诊,设专人负责,共筛检出发热儿童115例。为配合上级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医院抽调7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儿童医院和传染病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支援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开封市陇海医院被授予开封市卫生系统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盛夏季节,甲流防控形势严峻,李少清召集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成立组织,制定严密的防控措施,加大了对门诊发热病人及住院病人的监控。他与控感人员一道深入门诊、病房实地查看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购置了全自动中药煎药包装机,为群众提供甲流预防和治疗的中药方剂。组织业务骨干深入到周边厂矿企业、学校与社区,指导群众正确防控甲流感疫情。抽派人员协助卫生局注射甲流疫苗近两万人。
今年开封市雪灾中颅脑受重伤的两名开封县中学生在送到开封市陇海铁路医院后,李少清亲自指挥、多方协调,建立绿色通道,无条件全力进行抢救,将在死亡边缘徘徊的年轻生命拉了回来。两名患者目前处于康复阶段,已经能下床活动。开封县领导、新宇学校老师及患儿家属对开封市卫生局及陇海铁路医院的全力抢救十分感激。
李少清处处率先垂范,带出了一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队伍,带出了一支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队伍,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管理彰显智慧
医院是窗口单位,人员素质、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是医院工作的主轴和重心。李少清以“诚信、关爱、和谐、进取”为办院宗旨,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切入点,科学管理,打造了一所现代化的国家二级甲等医院。
李少清深化“三个一”工程,围绕核心制度制定了规范操作体系,考核、竞赛、评价、落实一条龙,全面提升开封市陇海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护队伍素质。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开展争当文明服务标兵、“首席员工”等活动,文明行医、礼貌待患。制定医务人员廉洁行医制度,做到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落实院务公开制度,提高职工参政议政能力,增强职工的民主管理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规范药品采购渠道,尽力解决病人看病贵的现象。实行院长接待日制度,定期开展群众座谈会、问卷调查和社区走访等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评价,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李少清为了开封市陇海铁路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在目前并不富裕的情形下,新添置临床医疗设备500余万元,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新型的地能热源中央空调系统;对院内环境进行绿化,对病区进行了改造,配置了现代化、人性化的服务设施。目前,医院服务功能得到优化完善,医疗技术发展加快,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医院整体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信赖,经济效益以每年20%的速度稳步增长。医院还被定为开封市城镇职工、居民及离休老干部医保定点医院,河南省新农合医保定点医院;被评为2008年度河南省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
5年来,开封市陇海铁路医院在李少清的领导下,以崭新的面貌一步一个脚印地奋然前行,每个脚印都凝结着辛勤的汗水,也记录着成功的辉煌。相信,开封市陇海铁路医院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