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45期第1版
 
2009年第145期第2版
 
2009年第145期第3版
 
2009年第145期第4版
 

朱艳琴:杏林无悔育新人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乐 山  通讯员  张董喆
    朱艳琴,河南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近3年来不经意间获得许多荣誉。然而,她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医学教师。
    “我教的不是一般学生,而是未来的医生。”
    朱艳琴教授病理学已经28年了,但她对自己所要讲的每一节课,仍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备课。
    有人问她:“教了几十年了,还用得着去费时费力备课?”而她却称:“我好像比别人笨,不这样做就不敢站到讲台上去。”这并不是令人信得过的理由,更不是她心中真正的答案。
    在一次与学生的闲聊中,朱艳琴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我教的不是一般的学生,而是未来的医生。我的学生走出去是要治病救人的,水平的高低事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所以我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把他们都培养成合格的医生。”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不求成为最好,但求能做得更好。”
    2003年,48岁的朱艳琴经过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成为了河南中医学院有史以来统考生中年龄最大的一名研究生。从2003年9月到2006年7月,她以一个普通研究生的身份走过了艰辛而又繁忙的求学之路。
    3年时间里,一位近50岁的副教授与一群20多岁的年青人一起,上课、做实验,从最简单的试管、烧瓶的刷洗,到各项指标的采集、检测……
    很多人问过她同一个问题:“有没有这张文凭对你来说无足轻重,你到底是为了啥?”她的回答是:“补课!主要是补充自己科研能力的不足,文凭在其次。我也许永远成不了最好的,但是我应该能使自己变得更好。”
    “团结进步最快乐,满园花开方是春。”
    2002年,朱艳琴被任命为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团结就是力量。”朱艳琴把这句最简单的话刻在了自己心中,在工作中带好队伍的同时,在生活中她待同事尤其是年轻教师更像知心大姐和朋友。
    在她的带领和指导下,3年来,基础医学院实验室教师发表的论文和承接的科研项目以每年15%~20%的速率递增。朱艳琴说:“大家都有成就了,才是我这个主任最大的成功。”
    近3年来,她自己更是取得了一连串荣誉——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22篇,被评为河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