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45期第1版
 
2009年第145期第2版
 
2009年第145期第3版
 
2009年第145期第4版
 

陈元方:让健康信息工程惠泽百万民众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郭德生 李红艳  耿艳杰
    “牵牛要牵牛鼻,解决问题要抓住关键。今年年初,省卫生厅提出的五大工程就抓住了河南卫生发展的关键。五大工程不仅为鹤壁卫生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像指路明灯一样为鹤壁探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鹤壁市卫生局局长陈元方说。
信息工程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近日,记者在鹤壁市几个乡镇走访时了解到,该市自开展健康信息工程实施以来,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还为他们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
    这一切都得益于鹤壁市卫生局2007年正式启动的以建立健康档案为主要内容的健康信息工程建设。鹤壁市健康信息工程是通过资源整合,把医院、病人、居民的健康档案,新农合管理以及今后的城镇居民及医保的相关信息统一到一起,使城乡之间和各个医疗机构之间全面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信息孤岛,减少重复投资。医务人员也可以利用收集到的资料为病人提供快捷、方便的诊疗服务。
    该健康信息工程分三期进行,一期是完成全市新农合参保人员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该项工作已于去年10月底完成;二期将为城镇、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完成医院管理系统与健康信息工程的对接;三期将实现全市所有信息联网,形成医疗信息、健康档案数据库。预计全部工程到2012年完成,三期总投资近1000万元。
    依托新农合的资源优势,鹤壁积极推进市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改善市、县、乡、村四级新农合工作的软、硬件。市卫生局争取市财政投入资金70万元,自筹资金50万元,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建成了市级数据处理中心,为全市健康信息工程搭起了硬件平台。今年,鹤壁市借村级标准化卫生所装备配备之机,为全市800多个行政村的每个标准化卫生所配备一台电脑,建立村级健康信息平台,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健康信息网络。
    截至目前,该市已为全市100多万农民建立了基本档案,市所有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基本实现了医院管理系统与新农合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
数字医院呼之欲出
    健康信息建设全面提速,数字医院呼之欲出。该市积极推行居民健康身份证制度,开展以电子处方、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和研究,以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检查挂号预约、检验报告共享、处方病历双向传输为主要内容,包含全市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在内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个人健康信息工程建成后,农民看病通过互联网和通信系统,可十分方便地选择医院和医生,预约就诊;医生通过屏幕显示就能为病人医诊、检查,通过定期分析数据可及时发现管理对象健康状况变化,提早发出预警信息,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借助病人己有的健康相关资料,选择最佳诊疗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误诊、漏诊;通过远程手段开展疑难病会诊,利用远程教育接受专业培训;通过大型设备、实验室检查的数字化,及时得到检查结果;通过临床信息系统,改善医院服务态度;通过信息工程建设实现银行卡结账,省时、省力。
    编后:推行健康信息工程的目的,是要保证城乡居民通过健康信息网络,不仅能在家门口看病开药、完成报销手续,也可以查询新农合账户信息、查询个人诊疗记录,享受远程医疗、网上会诊服务。下一步,该市卫生系统将全面加强“网上医院”建设,建立卫生信息网络协会,组织市内外知名专家轮流网上坐诊,使广大居民足不出户、手拿鼠标就能享受到专家一对一的服务。此外,该市将在综合医院、传染病院、妇幼保健院及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较大范围的数字化医院试点工作,逐步推行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