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茅在河南乡村卫生机构调研侧记 本报记者 董文安 杨力勇 中原大地,雪花飞扬,寒气袭人。 12月15日至17日,在河南调研的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在河南省副省长宋璇涛及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省纪委驻卫生厅纪检组组长侯太杰等陪同下,先后深入临颍县、新县等地的4家乡镇卫生院、2所村卫生室。走一路、看一路,问一程、听一程,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规范管理、乡村卫生机构发生的巨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他予以“很震撼”的高度评价。 在新县苏河镇文昌村卫生室,他紧紧握住乡村医生李先利的手,高兴地说:“谢谢你,你的工作做得很好!如果都像这样,农村卫生问题就解决了!” 新农合越来越受欢迎 这是新县新集镇卫生院的一间普通病房,49岁的叶姓女患者正躺在病床上输液。 走进病房,来到患者的床前,张茅伏下身,亲切地问:“患什么病啊?” 正在床边陪护的患者的儿媳妇回答说:“子宫肌瘤,已做过子宫切除手术了。” “花了多少钱?参加新农合没有?” “一共花了2200元,新农合能报销70%。” “还有什么困难没有?” “没有多大困难,都是新农合政策好啊!” 每到一地,张茅十分关心新农合的运行情况,征询参合农民和医务人员对新农合的意见和建议。 在临颍县城关镇卫生院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张茅与工作人员亲切交谈。 “你们是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吧。” “他们是卫生院的,我们两个是县里派来的新农合监管员。” “那工资在哪儿发?” “在县合管办拿工资。” “这样管办分离好!”张茅回头对陪同的同志说,“新农合是一项惠民工程,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监管机制十分重要。如何保证资金安全、如何做好服务,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来到健康档案室,张茅一边查看参合农民的健康档案,一边询问这一工作的进展情况。 “有多少参合农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目前已建了6000多人,差不多占到了全镇总人数的1/5。” “为参合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档案用好,不能变成了死档,要让档案活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 刘学周说:“我们正在全省进行卫生信息化建设,将为每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备电脑,以村为单位为参合农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一旁的卫生院负责人接过话茬说:“我们不但为参合农民建立健康档案,每年还为未受益的参合农民免费体检,让每一位参合农民都从中得到实惠。” 这位负责人还说:“新农合是越来越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农民的参合率逐年提高,今年全镇农民参合率达100%。” 为农民服务大有作为 “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是否对乡村卫生机构的收入有影响?” “你们一个月能拿多少工资?” “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没有?” 在调研中,张茅特别关心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走进临颍县城关镇卫生院的一间诊室,看见主治医师马惠琴周围围着不少病人,张茅饶有兴趣地与她攀谈起来。 “你是哪儿毕业的?” “我是河南中医学院85届的毕业生。” “一直在这儿工作吗?” “是的。我在这儿都20多年了。” “辛苦了!谢谢你!” “在基层工作也很好,老百姓特别信任。” 张茅回过头,对陪同的同志说:“农村卫生人才十分匮乏,制约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加以研究和解决。对基层卫生人员,我们不仅仅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要在学术交流、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下转第二版)
|